第四章 赵素影(2 / 6)
万大洋,放贷两百万,准备金充足。只是......”
他犹豫了一下,“这种‘储蓄保险‘制度,是不是太超前了?万一发生挤………………”
苏宁转身,用流利的英语回答:“Tom,trustme.在西方也许超前,但在中国恰逢其时。老百姓最怕钱庄倒闭,我们承诺保本保息,他们自然趋之若鹜。”
汤姆森耸耸肩:“您是老板。不过江浙财团那边......”
“今晚和平饭店的宴会,我会亲自会会他们。”
当晚,和平饭店宴会厅内觥筹交错。
苏宁一袭白色西装,游刃有余地周旋于各大钱庄老板和外国银行代表之间。
“何师长年轻有为啊!”浙江兴业银行的张董事长举杯相敬,“只是银行这行当,光有钱不行,还得有人脉和信誉。”
苏宁微笑:“张老说得极是。所以晚辈斗胆提议,我们几家组成‘银行同业公会,共享信息,互相拆借,共御风险。”
众人面面相觑,这在美国叫“银行联盟”,在当时中国金融界还是新鲜事物。
“何先生这提议……………”张董事长沉吟道,“倒是有几分道理。只是具体章程..…………”
“章程我已拟好。”苏宁从侍从手中接过一叠文件,“诸位过目。另外,为表诚意,复兴银行愿率先存入五十万大洋到同业基金中。”
这一手大方之举顿时赢得满堂喝彩。
谁也不知道,苏宁空间世界里的黄金储备,足以买下半个上海滩。
风雷镇郊外,一座新建的工厂正在举行开工仪式。
红绸剪断,鞭炮齐鸣,工人们欢呼着涌入厂房。
“何师长,你这三秦纺织厂规模不小啊。”SX省政府李秘书长摸着山羊胡称赞道,“足足两百台织机,抵得上汉口的厂子了。”
苏宁笑而不语。
他亲自设计的这座工厂,表面是纺织厂,地下却隐藏着枪械修理车间和弹药组装线。
那些“织工”中,有三分之一是退伍军人,随时可以转为兵工厂工人。
“李秘书长过奖。这只是开始。”苏宁指向远处正在施工的工地,“那边是川陕机械厂,主要生产农具和五金。明年还计划建个华西制药厂‘。‘
“何师长真是实业救国的楷模!”李秘书长竖起大拇指,“不过......这么多厂子,资金周转得过来吗?”
“这就要靠银行输血了。”苏宁意味深长地说,“实业与金融,本就是一体两面。”
送走官员后,苏宁立刻换了一副面孔。
他在老乌陪同下视察了地下车间,那里正在秘密仿制马克沁机枪。
“师长,从德国请来的技师说,再有两个月就能量产。”老乌压低声音,“就是钢材不够好,枪管寿命只有进口货的一半。”
“先用着。”苏宁检查着样品,”等重庆的炼钢厂投产,质量就能上去。记住,所有技师都要签保密协议,工资翻倍,但不能离开厂区。”
“明白!”老乌犹豫了一下,“师长,咱们搞这些......是不是太冒险了?万一南京方面......”
苏宁冷笑:“老乌,现在可是百年不遇的乱世,不想被不明不白的砍了脑袋,就必须要睁着眼睛睡觉。”
“明白。
汉口法租界,一栋豪华别墅内正在举行酒会。
苏宁穿着考究的西装,手持香槟,与各国领事谈笑风生。
“何师长,听说你在四川开了钨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