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光速投诚(2 / 3)
,意义已然不大。
等到彻底击败了对方,若那时还有闲暇,自然可以慢慢探索背后的缘由,说不定还能欣赏一下对手痛哭流涕、跪地讨饶的‘精彩’环节。
若是没空,解决了梁王府这摊子事还得赶着入京参加春闱考试呢,哪有功夫管他什么‘为什么’不‘为什么’的。
对许宣而言,效率很关键。
想清楚了这一点不再犹豫,立刻开始了第二轮针对梁王府的布局和试探。
同样是出剑,但上一次是隔空遥击,借力打力,将梁王逼离老巢。而这一次剑锋将更直接地围绕梁王府本身而出!
至于传播消息的方式嘛,肯定不能再通过官方渠道的流言,也不适合再动用慧忍和尚的佛门关系网。
这一次是真的要用上一些“白莲”手段了。
不知众位还记得那位蓟县县令吗
就是那个已经被朝廷定罪、押解入京,被满朝文武默契地推出来,准备以一己之力扛下沛国‘日夜出’惊天异象的“奇男子”。
这位县令在“机缘巧合”下,曾向“大慈法王”忏悔告解过,提及他有一位在梁国担任要职的至交好友,曾经犯下过不少极其“攒劲”的罪责,细节堪称惊世骇俗。
“现在,是时候让这些‘攒劲’的故事,重见天日了。”
是夜,梁国下属的虞县。
夏禹时期封舜帝之子商均于此,史称“有虞”。当年少康复兴夏朝,也曾逃亡至虞城西部的纶城,以此地为根基,积蓄力量,终成中兴大业。
此地地处黄淮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开阔,惠济河、虬龙沟等水系如脉络般贯穿全境,滋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论历史,它承载着上古圣王与王朝兴替的印记;论地理,它位居中原要冲,水陆皆宜。
行至北境,方知何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区——脚下每一寸土地,似乎都曾印刻过王侯将相的足迹,都曾回荡过历史的钟吕之音。
而今晚,又一段与“王侯”相关的劲爆隐秘的故事,将从这古老的土地上悄然蔓延开来。
深夜来此,许宣的目标自然是找这位虞县县令“聊聊”。
作为一位懂礼节的教书先生,在白天时就先派石王往县衙送了一封拜帖,免得深夜突兀到访,让对方过于惊恐,失了体面。
当然,这封拜帖的开端并非寒暄客套,而是直截了当地写了一个小故事:
“二十七年前,有三个赴京赶考的书生,途经太原郊外,曾于月下盟誓,相约他日同朝为官,匡扶社稷。然其中两人,见财起意,为夺同伴传家玉佩及盘缠,竟于荒庙之中,以砚台猛击其脑后,弃尸于枯井……”
故事写得简明扼要,却将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作案手段交代得一清二楚。
那虞县县令在书房中独自看完这封拜帖后,脸色瞬间变得精彩无比,青红交加,冷汗涔涔而下。
强作镇定,随后竟寻了个由头将三名知晓他不少隐秘的心腹手下唤入内室,亲自监督,乱棍杖毙!
试图以此灭口,掩盖可能存在的知情者。
同时心中已是惊涛骇浪,飞速思索:“到底是谁!是谁透露了咱的老底!搞得如此被动!”
“难不成……是那位‘老友’”
他想起故事中的另一个书生。
“可他不是……在自家地盘上刚干了一场好大的祸事,已经被锁拿进京,自身难保了吗难道是他临死前还想拉我垫背”
思索半晌,无果。
最终把心一横,决定半夜不睡,带着几名重金聘来的护院高手,在自家宅邸的内院厅中,点燃灯火,正襟危坐,等候对方“大驾光临”。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老夫倒要看看,是哪路神仙!若有胆量,就来吧!”
他话音刚落。
“噗通!噗通!噗通……”
身旁那几名气息彪悍,太阳穴高鼓的护院高手,连哼都未能哼出一声,便如同被无形巨力击中,接连软倒在地,当场没了声息!
紧接着,身下的青石板地面如同水波般翻涌,无声无息地将几具尸体吞没进去,随即恢复平整,连一丝血迹都未曾留下。
还未等县令从这骇人一幕中回过神来,一片柔和而圣洁的白光悄然荡漾开来,笼罩住整个厅。
难以言喻的祥和宁静,仿佛解脱了一切束缚的气息弥漫开来,竟将方才那瞬间的杀戮所带来的阴冷与怨气涤荡得一干二净。
在这极致的静谧与诡异的神圣交织中,一个声音温和地响起:
“不要怕,我是白莲教大慈法王。”
当许宣顶着“大慈法王”那悲天悯人,宝相庄严的容貌现身时,还不忘贴心地做了一个温和的自我介绍。
只是,这自我介绍,配合着刚刚发生的谈笑间埋人净化的一幕,整个场景实在是……略微有些不够温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