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寿春到(1 / 2)

加入书签

第789章 寿春到

船队在淮河上缓缓前行,水波荡漾间映着两岸青山。许宣倚在船舷边,与顾教授品茶闲谈。

“说来有趣,”顾教授捻着胡须道,“扬州治所原在建康,那可是东吴国都,不论是气象还是城镇人口都比北方的寿春更合适。”

但两百多年前白莲圣母曾在那一带活动,据说在长江南边搞了不少事情。

朝廷不得不将州治迁到淮南,最终定在了寿春。

“现在想来倒是明智。”顾教授啜了口茶,“建邺那地方,五条龙气纠缠不清,指不定哪天又要闹出什么幺蛾子。”

于公被上意困在吴郡的原因早就传开了。

所谓封锁龙气信息也只是封锁了个寂寞,这两年不知有多少人都想到那里任职,全部被留中不发。

谁敢赌人性啊。

越是世家越是能量大的越被警惕着。

“你说这两年江南地区怎么死了这么多的官员呢。”

“从县令到郡守,就差州牧了。”

许宣心想您问我这个问题可就问对人喽

“若按照天人感应来理解,那就是他们都不是好人,所以江南地区有了各种天灾人祸,还有吴郡邓攸这样的妖魔太守。”

“所以上天借用各种方式把这些坏人带走了。”

老天爷干的,不是我干的。

即便是我杀的,那也是天道借我之手处刑这些妖魔鬼怪。

许宣一个漂亮的甩锅,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宛若一朵白莲。

这话说的顾教授哈哈大笑:“你这么理解天人感应……倒也没错。”

随后抛出一个问题:“更让老夫不理解的是死了这些官员,为何民生反倒是变好了很多。”

这个是我干的,不是老天爷干的。

许宣这人不喜欢委屈自己,功劳还是认的。

当然嘴里还是说了一些民风淳朴,儒家教化,以及自己在其中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啥啥的。

正闲扯的时候船头转过一道河湾,寿春城的轮廓渐渐清晰。

望着依山傍水的城池,不禁赞叹:“好一个形胜之地!”

寿春也不是什么无名之地。

位于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是南北交通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

战国时期楚考烈王为避秦国锋芒,迁都寿春,名曰郢,也是楚国最后的都城。

西汉时期,刘邦之子刘长和刘长之子刘安为淮南王,在此建都。

这位在历史上也是大大的有名,奇人中的奇人。

也是许宣都需要给予尊重的历史人物。

刘安和众门客著成《淮南子》。有《内篇》21篇、《外篇》33篇、《道训》2篇,20余万字。

著诗歌《淮南王赋》82篇、《群臣赋》44篇、《淮南歌诗》4篇、《淮南杂星子》19卷、《淮南万毕术》。

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领域。

单论贡献远超一般帝王,是个有科学思想的掌权者。

但对于星象之说过于痴迷,见到彗星长至满天,便认为天下兵战应当大兴。

加上自己心中的欲望,终究是决定起兵造反。

兵败自杀的下场也是让人唏嘘。

当然这是许宣的想法,顾教授的想法则是完全相反的。

刘安的行为在儒家看来有些大逆不道。

又是炼丹,又是推广杂学,是主治黄老之学,最后还造反。

几乎每一件事都踩在了他们的神经节点上,死了也是好事。

就如王莽一样,样再多他也不正统啊。

两人正在争论的时候船夫匆匆跑来:“两位先生,寿春码头到了!”

于是暂且搁置争议。

船即将靠岸,许宣站在甲板上,拍了拍手示意学子们聚拢过来。

这里有不少人都是第一次来寿春,所以需要叮嘱一番。

他环视一周,目光在几个特殊人才的身上多停留了片刻。

还是先抓个典型来给众人打个样吧。

“季同学,解释一下什么是: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季瑞脸色一垮,您这个时候点我干什么,我这次可老实了,根本没有定各种画舫红楼。

但既然点了名那就讲一讲吧,他此刻的学识是一点不差。

“回先生,”整了整衣冠,清了清嗓子,“此句出自《尚书大禹谟》,意为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这是天理常道。”

“学生以为,此言不仅劝人谦逊,更暗含‘物极必反’的深意。譬如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做人做事都当留有余地……”

就连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