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资源协调者的转变(4 / 4)

加入书签

价值将超越传统职能部门的范畴,真正成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五次学科评估就像五场大考,我们这些科研处的“答卷人”在笔墨交锋中完成了惊人蜕变。2000年学校合并时,我还在对着 1800多万元的科研经费报表精打细算,那会儿办公室墙上挂着“行政服务规范”,我们更像科研人员的“账房先生”,每天忙着盖章、报销、催报材料。

    第一次评估前,全处人捧着纸质材料在会议室连夜核对,台灯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有位老教授急着提交专利证书,我们骑着自行车跑遍三个校区加盖公章,裤脚都沾满了泥点。那时的“十八般武艺”,说白了就是腿勤、手快、脾气好。

    转折发生在第三次评估。当我们发现某学科在交叉领域有突破潜力时,不再满足于被动收材料。带着数据模型敲开校长办公室的门,拉着科技处、学院一起设计“学科交叉培育基金”,硬生生把一个边缘方向做成了特色亮点。那天在公示栏前,看着该学科从 C类跃升到 B+,处长攥着我的胳膊说:“咱们总算从‘管档案’变成‘搭舞台’了。”

    现在办公室的白板上,除了经费进度表,更多的是“人工智能+”“碳中和”等关键词。上个月为了争取一个国家级大项目,我们陪着团队跑企业、访院士,在高铁上改方案,在实验室里盯数据,最终拿下项目时,科研经费数字定格在 18亿,这个二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数字,如今成了新征程的起点。

    从行政表格里的墨迹,到战略蓝图上的油彩,我们这支队伍的笔锋越来越硬。因为深知,每个零的增加背后,都是无数个清晨的研讨会、深夜的修改意见,是从“服务者”到“领航员”的跨越。而那些在评估现场亮过的剑、闯过的关,终将化作照亮高校科研未来的星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