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造反而已多大点事儿啊(3 / 5)

加入书签

“你们,就没田耕。”

“要么当流民。”

“要么做佃户。”

百姓们没有再喧闹,而是静了下来。

他们不是不知道,他们也知道自己的田去哪儿了。

可他们没能深入思考,也不敢深入思考。

无论是国君,还是朝中文武,亦或是看着最为弱小的地方豪族,都不是他们惹得起的。

动辄家破人亡。

刘恪就在远处默默听着。

陈伏甲有点背叛自己的阶级啊,他可是世家之人,威力加强版豪族。

真要说到土地兼并的问题,世家没少干。

这等于是骂自己。

陈伏甲倒是活得很通透,他对老师杨仲所言,当臣子就要当臣子的样子,理解的更深了。

不要多想,他觉着皇帝要调动交趾国的百姓,去打击交趾豪族,去打下整个交趾,那他就会尽力调动这些百姓。

至于自身世家的利益,暂时排在后面。

再说了,就算皇帝以后真的要对土地利益动手,他陈家的地在颍川,大汉朝廷的手还摸不着。

而到了大汉真能摸着颍川土地的时候,说明已经兴复汉室了。

东胡人都被皇帝赶走了,到了那时候,世家更加不能多想。

陈伏甲负手而立,继续道:

“当流民,吃不饱,地方上要是不赈灾,就只能饿着。”

“全家老小的命,都系在他人之手,只能指望别人大发慈悲。”

“当佃户,给豪族耕地,老爷们说田租说定多少,就定多少,灾荒歉收,他大斗进小斗出。”

“一年忙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结果家里没半粒存粮,还得跪着。”

陈伏甲忽然收了声,按照他所学的辩论技巧,在罗列项目之后,应该给与具体事例。

然而这个事例他给不出来。

就算能编出来,也没有任何真情实感。

毕竟真要算起来,他可能和豪族更有共鸣一些。

不过百姓们打开了话匣子。

一个刚咽了口水,休息没一会儿的汉子,直接哭了起来:

“俺的命苦啊!”

“俺原本是有地的,这朝廷年年加赋,县令也变着法摊派。”

“俺交多少,官府就纳多少,小斗纳完,用大斗称量。”

“嘿,你猜怎么着!”

“十斗变五斗,五斗变两斗,硬是说不足数,还得补交。”

“要是丰年,交了也就交了。”

“可要遇上灾年,交不够数,就要把俺的田收了,俺只能去找豪族借,又要被豪族坑一遭。”

“都是坏人,坏得很!”

“这地要不得,还不如流民,赔钱耕地,是人是鬼都要喝俺的血!”

汉子说着说着,也就不哭了,咬牙切齿,满脸气愤之色。

可他看着陈伏甲,以及地里帮忙收着粮食的汉军,一阵手足无措,赶忙打了个补丁:

“俺说的交趾小朝廷,伪朝廷!”

“大汉朝廷,好!”

他挥着拳头,试图让自己的话更加有力一些。

汉军确实好啊!

战斗力强不强,皇帝长得帅不帅看,施政怎么样,其实都不重要。

打豪族,给他们分田地,做了实事,那就是好!

有了汉子开头,老百姓们纷纷倒起苦水。

有个老头儿道:

“这还是有田的,俺家的田,去年就给人占咯!”

“俺也是个苦命人,膝下没儿子,受了委屈,也没地儿诉。”

“指着国君开仓放粮呢,就被赶到日南郡来了。”

“经九真郡,过长山,走了这么长一段路,草鞋磨破了,脑子都是迷糊的!”

还有个干瘦汉子也道:

“我到日南郡的时候,身上就一张饼。”

“这块儿饼,吃点野菜,喝点水,舔上一口,得撑上个把月。”

有人忍不住发问:“现在饼呢?”

那干瘦汉子面露难色:

“饼还在呢,小倒是没小多少,就是馊了。”

“现在吃吧,有新鲜的不吃吃馊的,心里总觉着委屈。”

“但是不吃吧,又觉着浪费,多好一个饼啊”

这些流民、百姓,可能别的没有,但要论及惨来,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不惨的。

要是开个大汉好声音,曲不用唱,光是在台上卖惨,都能卖个三天三夜,还卖不完。

那诉说着自己凄苦经历的百姓们,望着收获的粮食,想着以往的经历。

只觉得心理落差太大,愈发觉得以前委屈,不约而同哭了起来。

见百姓们哭了一场,陈伏甲这才道:

“交趾小国,从未想过体恤百姓,以至于有了今日。”

“看看那些南越人,甚至因为被侵占田地,而不得不躲进深山老林苟且。”

尽管南越土著就喜欢住在山林里,但群情激愤之中,没人在意这些细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