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我成人矣 生辰加冠(1 / 2)

加入书签

慕容冲是在生辰时顺势举行加冠礼,行冠礼的礼仪就很考究。

及冠礼仪式严谨,流程繁琐,以士阶层(古代知识分子与低级贵族)的“士冠礼”

最为典型,分前期准备与正礼仪式两部分:

前期准备:择日、戒宾、备礼。

加冠礼当日,正宾为冠者加冠三次,每次加不同的冠帽与礼服,寓意“三加弥尊”

,象征成年后需承担的不同层级责任。

每次加冠后,正宾需念诵祝词(如“令月吉日,始加元服。

弃尔幼志,顺尔成德”

),祝福冠者成年后明事理、担责任。

加冠后,正宾为冠者取“字”

(又称“表字”

)。

古代男子“幼名,冠字”

,名由父母所取,字则是成年后社会交往中使用的尊称。

不过慕容冲的表字是当初慕容俊所起,不会再更改,省去这一环节。

魏晋以来儒家“克己复礼”

的传统被玄学“越名教而任自然”

的思潮冲击,士大夫群体对繁琐礼仪的态度分化——部分士族坚守传统,部分则追求简约随性,使及冠礼呈现“两极化”

特征:士族门阀重仪式以显尊贵,寒门或玄学名士则趋向简化。

士族将及冠礼视为彰显门第尊贵的核心场合,仪式更重“排场”

与“社交功能”

及冠后增设“宴客”

与“题品”

环节——士族子弟通过宴席展示风度(如清谈、书法),宾客则对其“品藻”

(评价声望)

高门士族联姻必以“及冠”

为前提,且及冠仪式的规格直接影响联姻对象的层级。

而慕容冲也面临一个问题:大婚。

联姻对象是早就确定好的,谢氏。

只是慕容冲并不知道是谢氏哪一位。

九月末慕容冲生辰。

谢安带着一众朝廷重臣、世家门阀人物到来。

慕容德作为主人会邀请德高望重的“宾”

(正宾,负责加冠)与“赞者”

(协助者)。

当然正宾自然是谢安。

慕容冲面北而立行三拜礼,就当是祭拜慕容氏祖先。

吉时到,赞者高声唱喏。

一加“缁布冠”

:黑色麻布制的帽子,象征“治人、治事”

的基本能力,是士阶层的初始冠。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

慕容德的声音低沉,带着北地口音特有的厚重,“愿我家千里驹,承国祚之绪,安家国之民。”

慕容冲垂眸受礼,起身时,缁布冠下的目光已添了几分肃然。

二加“皮弁”

:白鹿皮制的帽子,象征“参军、服役”

的军事责任,体现对国家的义务。

这次捧冠的是谢安。

白鹿皮弁上缀着七颗青玉珠,是东晋内府的珍品。

“弃尔幼志,顺尔成德”

三加“爵弁”

:红黑色丝制的帽子,形似爵(酒器),象征“参与祭祀、承继祖业”

的权利,是成人最高礼仪的标志。

这三加冠由慕容德和谢安合力为戴上,“三加弥尊,承我宗祧。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

弃尔幼志,顺尔成德”

仪式最后,慕容冲向慕容德、谢安行拜礼致谢。

谢安端起案上的醴酒,递到慕容冲手中,朗声道:“冠者饮醴,成人之始。

辽东公年二十,智计冠绝当世,今加冠成人,当为天下苍生,存一份安宁之念。”

慕容冲接过醴酒,一饮而尽。

谢安间时机已到当即拿出一份诏书:

辽东公慕容冲,弱冠怀瑾,智略群。

昔淮南鏖战,秦寇十万压境,三阿危若累卵,淮阴孤悬敌后,朝野震恐。

公于帷幄之中,献‘大迂回包抄’之策,指画淮水山川,洞悉秦军疲弊之隙,言‘淮阴未破而南进,战线过长,可断粮道围歼’,一语中的。

其后宰辅推行其策,谢玄北府锐士承其意而破三阿,慕容德坚守淮阴以为锚,桓伊、谢石水师断其归途,终成君川大捷,歼敌十万,斩彭、俱难,秦胆俱裂。

此非临阵搏杀之功,实乃运筹定谋之伟绩也。

公虽未亲擐甲胄,然谋定而后动,实乃此战之枢机。

今加公侍中;增辽东公食邑千户,合前共四千户零五百户;赐钱百万,布帛千匹,以彰其功。

仍领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其辽东封国吏属,许自辟掾属,礼遇如旧。

盖闻‘成人者,承责也’。

公既加冠,当以天下为念,辅弼中枢,安靖边鄙,勿负朕望。

钦此。”

礼毕,众人移至前院的宴厅。

厅内早已摆开数十席,青瓷碗里盛着鲈鱼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