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巡视食邑(1 / 2)

加入书签

邺城文会至此结束,各国各部落使团先后离开邺城。

东晋使团水路并进不到半个月抵达建康,要是纯陆路返回恐怕要二十日往上。

与此同时燕子坞将《重阳邺城文会集》大规模刊印,在单于台有意识的宣传下慕容冲的声望更上一层楼。

不过在经水路进入东晋境内后慕容冲便与王献之等人分道扬镳,理由嘛慕容冲巡视封户。

王献之觉得没有什么不妥于是带着其他使团成员回京复命。

江淮之地水网密布,水路是最好的选择。

有燕子坞的船只接应慕容冲一行人索性走水路更快些。

江南的水汽总是带着缠绵的温柔,即便入了秋,运河两岸的芦苇仍泛着青苍,偶有白鹭掠水而过,惊起一圈圈涟漪。

慕容冲倚在船头的软榻上,手中展开一卷舆图,目光却时不时飘向舱内——苏若兰正临窗而坐对着窗外的烟柳水色出神。

慕容冲将舆图卷好,起身走到她身后,双手轻轻搭在她的肩头上。

苏若兰身子微不可察地一颤,随即放松下来,靠向他的掌心。

“在想什么?”

慕容冲的声音带着笑意,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耳廓。

“只是觉得,这江南的水色,倒与北方的景致颇有不同。”

慕容冲低笑一声,手指顺着她的肩头滑下,轻轻握住她的手。

“往后有的是时间看,”

他将她的手拢在掌心,“等安置下来,我带你去逛秦淮河,去游西湖,看遍江南的山水。”

苏若兰侧过头,望进他含笑的眼眸里。

那里映着她的身影,也映着窗外的波光粼粼,竟比任何景致都要动人。

“冲郎……”

她轻声唤他,尾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

这声“冲郎”

让慕容冲心头一跳,他低头,鼻尖蹭过她的顶,声音里满是愉悦:“嗯?若兰可是有事吩咐?”

这是苏若兰第一次这样亲昵地称呼他,即便在邺城私会时,她也多是称他“公子”

,偶有动情时唤他“冲郎”

,也带着几分羞怯。

此刻她主动唤来,让慕容冲只觉得有些暖意。

苏若兰脸颊微红,轻轻挣了挣手,却被他握得更紧。

“没什么,”

她低下头,看着两人交握的手,“只是觉得,这样很好。”

“是很好。”

慕容冲松开她的手,转而从身后环住她的腰,将下巴搁在她的肩窝。

“嗯···还有人呢!”

慕容冲摆摆手:“没事!”

彼时青冥正在船头坐着只是望向远方,青冥细细算来跟慕容冲有关的女人几乎每一个都有她的身影。

比如当初救下祝卿,比如贺氏。

······

东晋为安置北方流民,在江淮地区设立侨州郡县。

舒县属庐江郡,该郡在西晋时领舒、灊等9县,但至东晋仅存舒、灊两县3,形成&0t;实土化&0t;的侨郡格局。

慕容冲获封辽东公时,东晋朝廷按&0t;虚封实土&0t;原则,将舒县划入其食邑。

东晋朝廷不能将重要重镇划给慕容冲,可是又不能过于寒碜。

朝廷上下寻摸了好久才确定以庐江郡舒县为食邑。

舒县地处大别山北麓,境内有龙舒水(今杭埠河)穿流而过,形成&0t;山环水绕&0t;的地形。

龙舒水&0t;源出六安州西南龙穴山,东流经舒县南,又东南入巢湖&0t;。

龙舒水流域土地肥沃,汉代即有&0t;舒县稻田&0t;之称。

庐江郡在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有12万户,但至东晋因战乱人口锐减。

舒县作为侨县,实际户数可能不足三千,但通过吸纳北方流民快扩充人口。

东晋年间郡公的标准食邑封户最低为三千户,意味着这三千户每年的赋税权、劳役在慕容冲手上。

慕容冲以封孚治理封户,最初封孚的统计是三千户口,共计一万五千人。

朝廷对于封君占有户口数严格控制,增户或者益户均需要有朝廷诏令。

不日慕容冲一行人抵达封地,这还是慢的,水路顺流而下的情况下,从这里到建康经龙舒水-巢湖-长江的黄金水道。

顺风+夜间航行情况下最快一天一夜抵达建康。

舒县之外,秋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将青灰色的城砖染上一层暖意。

龙舒水在不远处蜿蜒东流,水面上偶有渔舟划过,惊起一群白鹭。

封孚身着素色长袍,站在迎候的人群前列,鬓角的华在风中微颤,却掩不住眼中的矍铄。

他身后是庐江郡的数位大族代表,皆是锦衣华服,神情中带着几分对这位鲜卑贵胄的好奇与审视。

庐江也不是等闲州郡,三国时期着名人物周瑜便是出自这里。

船只靠岸,此处离舒县尚有三里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