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白英(1 / 2)

加入书签

李默驾着车缓缓驶进老宅所在的小镇。

这个小镇古色古香,都是一些老建筑,没有受到周边城市经济开发的影响,虽然经济比较落后,但作为旅游的话,这个地方还是很不错的,至少风景优美,气候也比较宜人。

秦放家当年也算是一个当地有名的大户,门楣的横阔都比左邻右舍更大气些。

雕梁画栋的,十分气派。

门口还摆着两个石狮子,虎虎生威,牌匾上用黄色字体书写着“秦宅”

在秦放的带领下,李默几人进入了秦放老宅。

“呦,看不出来啊,你还是个富四代啊!”

李默在院子内转了转,有山有水有庭楼,别有一番滋味。

秦放说,“好多年不来了,我父母一辈已经定居在杭州。

自从我爷爷奶奶走后就一直空置,但我每年都有找人定期维护打理,我自己也得有十来年没来了。”

穿过庭院,来到一个房间,在这个房间内,照片挂在偏屋的灰墙上,镜框都拿抹布抹了一遍,干净锃亮。

这些照片没什么特别的,都是一些全家福之类的。

有单人照,也有太爷爷那辈的合照,照片很老,黑白的,有点模糊,照片的四个脚都缺失了一部分。

秦放又领着众人挨个屋子走了走,这老宅子父母一辈是清理过的,值钱的东西早就带走了,只剩了一些卖不掉的旧家具和不值钱的字画。

秦放推开后院卧房的门,门轴嘎嘎的,声音刺耳,“这是当时我太爷爷和太奶奶的卧房。”

房间内现在只剩了空空如也的雕花大床,一个洗脸盆架子,一张摇椅,一个敲坏了的书柜以及墙上挂着的一幅画。

司藤站在墙上挂着的那幅画前头,奇怪地盯着画看。

“这幅画有什么特别的吗?”

画的是西湖雷峰塔冬景,笔法称不上高明,当年的雷峰塔四围光光秃秃,一径河岸将画面一分为二,上头是孤零零伫立的雷峰塔,下头是如出一辙的雷峰塔倒影,边上题了一行字。

白雪茫茫,残影慌慌。

夕照映水,骨浮峰上。

又有一行小字:1946年冬,携妻、子游湖,戏作。

司藤转过头来问秦放,“如果我刚刚没记错的话,有一张你太爷爷的全家福,也是在西湖边照的,也是1946年冬,携妻、子游湖后面还有一句:友白英作陪,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司藤的记性可真好,换做是李默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尽兴戏作,想必是心情大好啊。”

“可是为什么配的是这几行词啊?茫茫、残影、夕照,这都不是什么好兆头。

以至于最后一句,为什么不是骨埋峰上?而是浮呢?”

秦放也看着面前的话,提出了疑问。

李默看不懂画中到底是什么意思,也就没太关注,看到一旁椅子下压着一本书,走过去,从椅子下抽了出来。

“这是什么呀?”

安曼看到李默手中的书,问道。

李默翻开看了看里面的内容,回道,“这好像是秦放家的家中记事。”

听到这话,秦放和司藤也走过来。

将手中的册子递给司藤,问秦放,“你饿不饿,我刚刚看到隔壁就有一家小卖部,要不去买点东西吃吃?”

“不了,我还要整理一下房间,等一下我们就先住在这里吧。”

见秦放不走,李默也没有强求,向司藤要了钱包就走了。

“你少花点,整天乱花钱。”

“知道啦!”

李默走后,司藤又重新把注意力放回手上的小册子。

上面的字和画上的字,差异很大,不是同一个人写的。

还有就是手上的册子,都是直来直去的大白话,没有画上的那般措辞却雅,个中情愫倒像是出自女子。

“你太奶奶也识文断字吗?”

“在我印象里我曾祖母大字不识几个的。”

“你看看。”

司藤把手中的册子拿个秦放看,自己这是在这房间里看起来,看能不能发现一些其他的线索。

“一家老小,等米下锅,妻弟数度登门求助,左右为难,幸得白英小姐代为说情,始得转圜内人心悸气郁,幸得白英送药猪半爿,黄纸八刀,妻舅尤嫌不足,人心如是,娶一人尔,非娶一族”

秦放念着册子中的内容,里面多次提到“白英”

二字。

“看出什么来了吗?”

司藤问道。

秦放还没回答,安曼倒是先开口说道,“这个白小姐就是白英吧。”

“应该没错,看来她和我太爷爷那辈关系挺好的。”

司藤做到椅子上,慢条斯理的说,“还看出什么了?”

“白英送药,这个白英是个医生啊?”

秦放反问。

“你问我?我咋知道?”

“我太奶奶是因为饥荒而流难到达娜,家里的人死的死,散的散,就剩下她一个人,后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