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三叔三婶家的怪事(2 / 2)

加入书签

亲自买的鱼如何活蹦乱跳,跑了几家铺子才买到的,又怎么吩咐厨房的,中午做的保准叫妻子喜欢,再把家里下人上回买的鱼怎么个不好都给夸张的说了一遍。

三叔话语朴实,却颇是幽默风趣,听着雅俗和长秋也跟着笑,一时间屋里的气氛很欢乐。

聊着聊着屋里就进来一个妇女,看起来岁数和秦夫人差不多大,就是看不出一点人气,整个人骨瘦如柴,眼睛脸颊都凹进去了,脸皮都包不紧牙齿似的,走路的样子也是病歪歪的,来人还牵着一个比雅俗和长秋小一点的小男孩。

小孩看见三夫人喊了声姑奶奶,然后母子就习惯般的来三夫人日常在的这间,到炕上坐着,小孩也爬上炕。

雅俗和长秋以为三叔家来客人了,就礼貌的站起来一边,看着三叔三婶,等着三叔教怎么称呼问好。

谁知三叔三婶就和平常一样,笑着对来人打声招呼,然后赶紧叫侄子侄女快坐着,三叔起身拿了几块点心叫那妇女和孩子吃,然后又坐会妻子身边。

不论雅俗只是个女孩,还是长秋只是个庶子,但凡家里来了客人,问候礼节都是十分周全的,像三叔家里这么不把来人当回事,雅俗和长秋还是第一次见。

中午吃饭的时候也有意思,浩荡三老爷买的鱼被厨房用来做了个大鱼锅,然后就是红烧羊排,清炒虾仁,酱烤猪五花,腊肉炒蒜苗,炒青菜和青椒炒肉丝,都是些小有风味的家常菜,摆起来也满满一桌。

秦夫人给俩侄女侄子洗手,叫坐上桌吃饭,三老爷浩荡也边吃边喝小酒,但三老爷夫妻俩都没叫那对母子吃。

这边叔侄开吃还没两口,那个妇女艰难从炕上站起来,径直走到桌边,因为桌上没多余的碗筷,就汤锅里有双长筷子,那个妇女伸手抓起汤锅里的筷子,夹着锅里的鱼肉,直接就着锅里就吃起来,不等三夫人使眼色,丫鬟赶紧拿两副碗筷来,递给那对母子,但那个小男孩显然等不及了,看自己母亲一吃,就准备用手抓盘里的肉,但是人小够不着,丫鬟给她们母子端过来绣墩坐着,三夫人极力把这对母子和侄女侄子隔远点。

十分病歪歪的人,吃起东西来却狼吐虎咽的精神,那个小男孩也要这要那的急着吃,好像再慢一点吃的就没了一样。

雅俗和长秋没见过吃东西这么大声,而且不懂礼数的,俩个就看着三叔三婶,但是三叔三婶却十分习以为常一般,尤其是三叔的眼睛里透出一股奇异的眼神,一种极度嫌弃却十分悲悯的眼神,雅俗后来一直都记得当时三叔的眼神,但三叔脸上的表情却很平常。

三婶倒是会招呼,不断夹肉给她们吃,三婶的丫鬟也是看见她们母子碗里还没吃完就立马夹菜,就是特怕她们母子的筷子再伸回锅里盘里,让其他人会吃到她们口水,一整顿饭,三夫人极力护着侄女侄子,啥也没吃好,当然三叔也没什么胃口,就喝了几口酒,雅俗和长秋吃了点,也不多,因为点心吃多了都不饿。

雅俗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国公夫妻好像也知道点什么,但是听到女儿的话之后也是惊叹,原来都到这个地步了。

国公爷夫妻其实也不甚清楚,就知道那大概是在长平大婚后不久,秦夫人娘家的四邻八乡都知道现在的秦夫人是个大富贵人了,于是第二年春末夏至的时候,秦夫人娘家那边就有个远房侄子来京投亲,一开始没说投亲的,只说入京中讨生活,被偷了钱袋子,于是找到浩荡三老爷家里,对门房把秦夫人母家的事说的个清清楚楚,门房不知就里,就把人给带了进去。

浩荡三老爷和秦夫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人,秦夫人也知道那个叫倪大柱的所谓的侄子和自己娘家关系远的不能再远,就是叫自己爹来怕也说不清楚,真想弄明白,怕要好好查一查几家家谱,只能说算得上是乡里乡亲而已。

但是看着大柱子的媳妇病弱的就差没拄拐杖,孩子又小,于是三老爷浩荡就吩咐府里打扫两间客房,给他们一家暂住,等大柱子找到差事,再帮扶几两银子,也算做了一桩好事,为自己儿孙积德,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救一家呢。

三老爷家本是做好事,未知后面发生了什么,且看下章分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