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万神显圣雒阳空巷(2 / 3)

加入书签

冀县县令。”

“哦对了。”

言至于此,刘宏扭头瞥向王昊:“子霄,凉州郡级以上的官员没有缺失,不能补缺,你有硕大战功傍身,这样会不会太委屈你了?”

王昊赶忙欠身拱手:“身为汉臣,是为陛下分忧,无关乎官职大小,即便只是一名边兵,臣亦不会有半句怨言。”

刘宏心情大爽,仰天哈哈一声:“好,甚好,子霄啊,朕果然没有看错你,好好在凉州历练两年,等你成熟了,再会京来,朕需要你这样的栋梁辅佐。”

王昊当真是受宠若惊,但面上依旧保持镇定,再次拱手抱拳:“臣必不负陛下厚爱。”

刘宏长出了口气:“黄巾暴乱已平,民心安定,这一年朕可以高枕无忧了。”

“陛下。”

然而,此刻的王昊却是话锋一转道:“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宏淡然一笑,轻声道:“子霄啊,你有何话,直言即可,不必拘谨。”

王昊拱手:“臣从豫州一路杀至冀州,经历的战事至少有数十场,诛杀的黄巾将校更是数不胜数。”

“可是,即便将张角、张梁、张宝诛杀,这天下依旧不代表太平,且不说今年因战事贻误了春耕,黄巾虽平,然灾荒将续,百姓仍在水深火热之中。”

“况且黄巾余孽盘踞山林,落草为寇,朝廷大军至,则入山林避祸,朝廷大军走,则出山林为祸天下,战争仍将继续。”

“便以冀州为例。”

王昊立刻转入正题,尽量用平和的语气道:“卢中郎入冀州时,百战百胜,因何会被阻在广宗?董中郎又是因何落败?”

“归根到底,是因为有一支黄巾,深入山林,劫掠朝廷大军后方粮道,只是卢中郎必须要分兵保护粮道安全,这才只是前线难以强攻广宗,只能以拖延时间来换取战机。”

“而董中郎则不顾粮道安全,企图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广宗,最终为其所累,军心动摇,被黄巾反败为胜。”

“当然,这些事情陛下一定全部知道。”

“不过”

话锋一转,王昊朗声道:“臣要说的是,即便张角、张梁、张宝被消灭,这支潜藏在山林中的队伍,也不会被消灭。”

“而在大汉各个州郡,应该都会存在着这样的队伍,他们才是真正难以对付的,因此消灭黄巾仍是任重而道远,陛下绝对不可放松警惕。”

中常侍张让顿感不妙,王昊这家伙虽然没有渲染天下不平,但却已经将隐患,成功传递给了皇帝,而且从皇帝神色上判断,似乎对方已然接受。

“该死!”

张让暗骂一声该死,扭头瞥向王昊,冷冷道:“王司马有些危言耸听了吧?黄巾大部都已经消灭,其余一些余孽而已,又能坚持多久?”

王昊早已经料到张让会反对,因此不卑不亢地怼了回去:“豫州已经平定四月有余,但黄巾余孽可曾全部平叛?”

“这”

答案很明显是否定的。

张让眸中闪过一丝怒火,王昊对各个战场的情况都非常熟悉,总是能以实际情况来反驳自己,这让张让非常得恼火。

“或许是王允作战不利。”

不得已之下,张让只能把原因归结于王允:“若是换做旁人,估摸着早已将黄巾余孽尽数剿灭干净,一个都不会剩下。”

张让非常清楚王允与王昊之间的关系,因此故意把屎盆子往王允身上扣,其目的便是要激怒王昊,令其思绪混乱,然后趁机寻找破绽,最终以言语来击败对手。

但是

张让太高估二人之间的关系了。

在王昊的眼里,并州王氏的身份的确给了他很多便利,但在他内心深处,始终认为功劳是自己赚来的,与王允的扶持关系不太。

“倒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令张让没有想到的是,王昊竟然肯定了他的想法:“王使君领兵作战的能力,的确不如皇甫将军与朱将军。”

“不过没关系!”

话锋一转,王昊便将局势牢牢抓在了自己的手里:“如今张角、张宝、张梁已经全灭,陛下大可以命皇甫将军留在冀州,继续征讨黑山黄巾。”

“如果皇甫将军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消灭,便足以证明,臣的担忧是多余的,反之,如果连皇甫将军都不能轻易消灭他们,那么大汉朝廷又有谁能当此重任呢?”

“陛下!”

言至于此,王昊最终强调道:“拳头再强,总得打到贼人身上,若是贼人一味的逃跑、闪躲,那么徒耗气力者,必是朝廷。”

十万大军,人吃马嚼,可全都是钱啊!

如果当真长时间拿不下黑山黄巾,最终损失的,一定是朝廷。

可是

这些贼子若是不管不顾,只怕会再次引起暴动。

既然不能让皇甫嵩、朱儁等人出马,就只能交给地方兵马剿贼。

刘宏深吸口气,饶有兴致地点点头:“子霄言之有理,事关黄巾余孽,朕会仔细考虑的,绝不会浪费你们半年来幸苦的结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