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节 安抚使的抵达上(1 / 2)
从南山回到那霸,赵彦昊便叫来了王大胡子——这位早期便投靠元老院,在菊花屿海战等立下卓越功勋的前登瀛洲号大副,如今成了扬波号的舰长。
虽然论资历,徐良完全没法和他比,但是毕竟他之前没来过琉球,所以没当上指挥不说,还总是负责看船工作,总之是风头大减。
之所以赵彦昊要叫王大胡子来,是因为内阁拍来电报,要派遣新的炮舰护送“大宋中山安抚使”
来到琉球上任。
因此在琉球留太多的战舰也没什么意义,便下达命令,让扬波号先行返回临高。
“最近要到台风季了,一定要把扬波号安全驾驶回临高。
弄潮号的悲剧就是一个典型的反例,海军部已经下达过还几次文件了,老王你肯定看过吧。”
徐良拉着王大胡子的手嘱咐道。
“这倒没问题,”
王大胡子抽出手来,拍了拍胸口说道,“我办事你就放心好了。”
送走了扬波号,赵彦昊便马不停蹄的开始着手准备“大宋中山安抚使”
的欢迎仪式。
除了在北山继续主持建设工作的干部外,基本上所有的归化民干部和士兵都被召集了起来,准备迎接的工作。
所谓的中山安抚使,本质就是驻琉球大使。
不过既然延续了宗藩体制,大使的头衔便显不出“上国威仪”
,必须换这么一个堂皇的名称。
在琉球方面看来,这不外乎是另一个“在藩奉行”
。
但是元老院授予“中山安抚使”
的工作却要复杂的多。
建设和经营商馆,继而扩大为“租界”
;促进本地的硫磺和海产品生产和贸易……这些这不过是整个任务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任务是“教化”
工作。
也就是说,在这里扩大元老院的语言、文字、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同时,在琉球储备一批未来的对日工作人才。
琉球这里受日本的影响很深,兼通和汉的人不少,未来日本攻略的时候,少不得他们的参与协助。
别得不说光是修建商馆,整修街道,至少也得两三年功夫。
这劳神费力的事情就留给江远之去干吧。
这洋洋洒洒的计划书是他写得,但是他可没有这个耐性把计划书上的内容全部落实。
自己册封完了就跑路,之后还可以到日本继续去插一脚,岛原之乱也没几年了……
赵彦昊在琉球过着优哉游哉的“采风”
生活,还时不时的和被送来侍奉天使的琉球妹子“深入交流”
一番--他现在已经想开了,元老院里有人看不惯又怎么样?还是及时行乐为上,也免得归化民干部和琉球本地的官员认为自己有“那方面”
的问题。
这可严重影响元老院的威仪。
与此同时,他也没忘记干正事。
那就是在那霸做好修建“使馆”
的准备。
尽管天使馆的条件不错,但是赵彦昊还是觉得局限性太大。
不能满足元老的生活工作需求。
于是便让人出面交涉,在那霸海边圈占了一块土地用来修一座正式的“大宋使馆”
。
毕竟运天商馆偏在北山,和琉球中央政府距离太远,不利于及时掌握情况和对琉球朝野开展工作。
他的要求琉球方面自然不会拒绝。
在和三法司进行沟通之后,当即决定由他选定一块合适的地皮。
这座“使馆”
的正式名称是“大宋元老院中山安抚使公署”
。
较之于在运天港的商馆来说,主要是一个起到沟通桥梁作用的“门面”
。
所以规模不必太大,建筑也无需过于宏伟。
但是要有足够的舒适性--毕竟需要接待来那霸的元老。
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文化功能”
。
所以他设计的公署概念图上除了必备的办公和住宿空间之外,还设有可兼做小剧场的“宴会厅”
;一个附带讲学功能的,藏书三千册的小型图书馆;另外,他还准备修建一座中西杂糅风格的“花园别墅”
,用来招待琉球的达官贵人,商贾大户,以此来传播“澳洲生活方式”
。
这是他们对外交往中屡试不爽的一个招数。
赵彦昊并没有带任何的建筑工人和技术人员,不过琉球的能工巧匠不少,完全有能力修建任何和、汉形制的建筑物。
但是他绘制的概念图是纯粹的“现代式建筑”
。
要修建此类建筑,必须有元老院自己培养的建筑师和技工在场指导。
赵彦昊可没这个本事,思来想去,决定先雇用本地的工匠完成地基的平整和周边围墙之类的基础性工作。
同时进行备料。
琉球没有砖瓦生产,建材多用木材和石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