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波之上(1 / 2)
“目前为元老院正在筹备大陆攻略,所以目前我们对琉球和萨摩的态度,应该‘示之以威’,不战屈人之兵。
虽然我们直接发动战争驱逐萨摩藩倒也可以,但是琉球国本身是没有什么产出的,不值得我们投入太多的资源。
既然如此,我们就按照老式的套路,??要求琉球接受册封,成为我们的保护国。
反正琉球已经有俩宗主国了,也不会在乎名誉上多一个。”
“这可不一定,”
有元老反驳道,“琉球可是一直坚持明朝衣冠直到琉球王国灭亡为止。”
“我想琉球的意见无足轻重,”
赵彦昊说,??“萨摩藩倒是可能会很痛快的答应。
反正现任藩主岛津忠恒是第一个进行参勤交代,把老婆孩子都压在江户当人质的大名,??这个制度创立的罪魁祸首我想也未必有什么节操可言。
反正最后背黑锅和受死的都是琉球,??萨摩藩只需要私下瞒着幕府赚点外快补贴就可以了。”
赵彦昊费了一番口舌,花费了无数口水,最终这个计划还是获得了通过。
不过邬德却对这次考察提出了很大的质疑。
“贸易的收入别不够路费。”
邬德最后简要的进行了总结。
听证会在稀稀拉拉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反响不算热烈,但是计划还是通过了。
正式立项执行。
原本赵彦昊以为这次行动因为明显的“不够回本”
会显得很寒酸,所以也没指望能够获得什么战舰,只是在计划书中写了个“尽量大”
,不过到方案通过之后海军还是拨给了他两艘901型炮舰擎电和驭风,另配有和一艘h800号风帆-蒸汽机混合动力快速运煤船“海康”
。
由于路程不算太远,海康号的煤仓只装了三分之一,节约出来的空间用来装载大量的“评价”
商品(明清两代册封琉球时进行的贸易)。
企划院并非突然大发慈悲,据说主要原因是元老院怕琉球王国的臣民看到这位“大宋使者”
寒酸的可怜,产生鄙夷之情,使得元老院在琉球的印象大打折扣。
另一个原因是按风信,??夏季才会有从中国到琉球的东南季风。
顺风行船固然是省煤,但是无论是执委会,还是赵彦昊本人,都不想在琉球拖得太久。
他的计划书中计划是开春西北季风一停就去,??在夏季台风季节到来前就赶快回来。
因此无所谓风向的蒸汽船显然是有必要的。
赵彦昊领了正式的文件,就回到家中叫赵葵赶快收拾了一下要带的行李。
赵葵是他在发动机行动后买的山东女仆。
赵彦昊觉得自己单身了二十来年,在女人问题上坚决不能凑合,所以出手非常晚,因此买回的生活秘书也很符合他的口味。
女仆最初的名字叫“赵香奴”
,后来赵彦昊反思自己是不是太恶趣味了,于是最近改了个相对“高雅”
点的名字叫做赵葵。
赵彦昊的一帮狐朋狗友最初不明白为啥他会给女仆改这么奇怪的名字,后来有位当教师的元老发现赵彦昊的学生中有个小姑娘叫做紫,是赵葵的妹妹,众人才恍然大悟。
“光源氏计划啊!”
一位元老顿足捶胸。
“小赵同志不愧是倭国留学归来的粗坯,精通各种邪恶的萝莉养成计划……”
……
赵彦昊对这两艘目前停泊在高雄的战舰整体感觉还算满意。
但是执委会没有派遣陆海军的元老一同前往,而是由归化民军官负责指挥。
除此之外又额外加了一个海兵排和几个特战队员。
从武力角度来说,整个“封舟”
舰队的规模很小--再大也没必要了。
琉球的军事实力十分弱小,限于人口和财力,琉球的常备军规模一直非常有限。
在其极盛的尚真王时期的一次最大规模出征中也只能动员三千人。
这对一个人口不过十多万人的小国来说差不多已经是极限了。
琉球在尚真王的时代就发布“刀狩令”
,收缴民间一切武器。
结果到了萨摩藩征伐琉球的时候,虽然按照日本战国史料的一贯尿性,白纸黑字地写着“萨摩武士与谢名亲方(郑迵的和名)率领的琉球三千大军激战三天三夜”
,结果大书特书的最为惨烈的战斗出现在浦添城:尚宁王的叔叔向里瑞的三个儿子率领的二十余人“誓死抵抗”
,??全部阵亡,??而萨摩藩方则阵亡了三个杂兵。
且不说琉球根本就养不起三千常备军,就算养得起,恐怕也没法给他们充足的装备。
这个国家连铁都得从日本进口。
琉球征伐后,萨摩藩考虑到防止海盗入侵,保留了琉球王国的部分军队,却下令琉球销毁一切火器,使得原本就弱鸡的首里亲军直接变成了渣渣,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