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都会被它不着痕迹地吸收掉(2 / 4)
我们后来清理现场的时候发现,市场西北角,靠近卖水产那边,也有一个独立的、烧得特别厉害的点。那地方离主火场隔着几十米,中间还有一条防火通道。按理说,火没那么容易跳过去。所以当时我们队里有几个老伙计就嘀咕,说这火……怎么看着像有几个起火点似的。”
“几个起火点?”这几个字像电流一样击中了郑建国。在纵火案中,多个起火点是人为纵火最典型的特征之一!
“对。”李卫东点了点头,“但是,这些都只是我们的猜测,不能作为证据。现场被烧得一塌糊涂,西北角那边水产多,灭火的时候水也用得多,什么痕迹都被冲没了。你总不能在报告里写‘我们感觉火势蔓-延得太快’,或者‘我们怀疑有多个起火点’吧?技术科的那些高材生会笑话我们的。没有物证,一切都是白搭。到最后,也只能说现场情况复杂,有点可疑罢了。”
李卫东说完,便不再言语,只是默默地抽着烟。他已经把他能说的、敢说的,都告诉了郑建国。这是他在不违反纪律的前提下,能给出的最大帮助。
郑建国坐在那里,久久没有说话。李卫东的这番话,虽然没有提供任何可以直接使用的证据,但其价值,甚至超过了那些写满专业术语的官方报告。它从一个经验丰富的一线消防员口中,证实了他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怀疑。
从消防队出来,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郑建国却感到一阵发自内心的寒冷。他知道,他所面对的,是一个远比他想象中更加狡猾和强大的对手。而他,依旧是那个孤身一人,在迷雾中艰难前行的寻路人。但现在,他的手中,终于有了一把能够拨开迷雾的、来自一线的“钥匙”。
那个晚上,郑建国没有回家。
乡政府大楼在夜色中像一头沉默的巨兽,只有他办公室的窗口,还亮着一盏孤灯。他把门反锁,拉上了窗帘,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绝对私密的空间。
他没有再去看那些火灾报告,那些文字里的细节已经深深烙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他从文件柜的最底层,拖出了一张巨大、泛黄的城关乡旧城区规划图。这张地图有些年头了,纸张的边缘已经磨损,上面还留着几处不知是谁不小心洒下的茶渍。但它的好处是,足够大,足够详细,每一条小巷,每一个老旧的商铺,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他将地图完整地铺在地上,自己则跪在地板上,像一个古代的将军在研究沙盘。台灯被他搬到了地上,昏黄的光线从一个低矮的角度照射上来,让地图上的街巷纹理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立体感。
他拿出几枚红色的图钉,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他的复盘。
第一个图钉,他精准地按在了李金发布行仓库的位置上。图钉刺破纸张的“噗”的一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第二个图案,安在了孙大鹏的饭馆。
第三个,第四个……每一个图钉,都代表着一片废墟,一个被毁掉的生计,和一个悬而未决的谜案。
最后,他拿起一枚最大的图钉,犹豫了片刻,重重地按在了农贸市场的中心。这枚图钉,像一颗流着血的钉子,将整个案件的沉重感钉在了地图中央。
郑建国把最近发生的所有火灾地点,都用这些血红色的图钉在地图上标记了出来。他退后半步,从一个全局的视角俯瞰着自己的“杰作”。
起初,这些红点只是零散地分布在旧城区的各个角落,看起来并无关联。但当他将目光聚焦,试图寻找某种逻辑时,一个可怕的念头,如同冰冷的毒蛇,悄然爬上他的脊背。
他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拿起一把长长的绘图尺,试着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他先是尝试连接最外围的几个点,但形成的图形杂乱无章。不对,不是这样……纵火者一定有他的逻辑。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地图,扫过那些熟悉的街道名称:解放路、和平巷、东风街……等等!他忽然想起了拆迁办的规划蓝图。那份文件他看过,虽然记不清所有细节,但一个大的方向他还记得。
他屏住呼吸,拿起尺子,将第一个起火点——位于旧城区最边缘的李金发布行,与最后一个、也是最核心的起-火点——农贸市场,连成了一条直线。
奇迹发生了。
他惊愕地发现,孙大鹏的饭馆、被烧掉的两个小门脸,几乎都精准地落在了这条直线的附近,偏差不超过五十米。这些看似孤立的火灾,在地图上竟然差不多连成了一条清晰的、指向性明确的线!
这条线,像一把锋利的刀,从旧城区的西南角,一路向东北方向划去。它的起点,是老旧的居民区和仓储区;而它的终点,穿过农贸市场后,赫然指向了新开发区的边界!
而尺子下的这一整片带状区域,郑建国记得清清楚楚,正好是县里规划文件中,下一阶段“旧城改造与新区连通”的重点改造区域!
“咯噔!”
郑建国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攥住,瞬间沉到了谷底。他瘫坐在冰凉的地板上,冷汗浸湿了后背的衬衫。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纵火了,这是一场有预谋、有计划、有战略的“城市清理”!对方根本不是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