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却在不经意间暴露了自己(2 / 4)

加入书签

用冰冷的自来水狠狠地泼在脸上。刺骨的寒意瞬间驱散了睡意,让他重新变得清醒。

回到办公桌前,他看着那张逐渐成型的逻辑图,一个大胆的,甚至有些冒险的计划,在他心中慢慢浮现。

他知道,要让这条证据链完美闭环,他还缺少最关键的一环——一个能亲口证实这一切的,来自内部的人证。而那个在村口饭店里,被李卫东威逼利诱、按下红手印的“李铁柱”,就是他计划中的突破口。

可“李铁柱”已经消失了,那家饭店也变成了一片废墟。唯一的线索,就是找到那天在场的其他人。

接下来的两天,郑建国动用了一切他能动用的资源。他先是以核查工商档案为名,从县工商局调取了“鸿运饭店”的注册信息和员工备案名单。名单很短,只有寥寥七八个人。他没有声张,而是悄悄地、一个一个地进行背景排查。他发现,大部分员工都是李家村或附近村庄的本地人,与李卫东有着千丝万缕的乡里关系,直接接触他们,无异于自投罗网。

但有一个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马伟,一个来自邻省的年轻人。档案显示,他在这家饭店只工作了不到半年,就在火灾发生前不久离职了。一个外地人,关系网简单,又在关键时间点离开,他无疑是最佳的突破对象。

要找到他并不容易。郑建国通过跨部门的协助请求,辗转联系上了马伟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才终于要到了一个手机号码。

那个周五的傍晚,郑建国没有回家,而是将车开到了单位附近一个僻静的公园停车场。他摇下车窗,点燃了一支烟,但只是夹在指间,任由青烟袅袅升起。他看着手机上那个陌生的号码,反复斟酌着开场白,心中既有期待,也有一种面对未知的紧张。

他拨通了电话。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背景音里传来嘈杂的电视声和小孩的嬉闹声。

“喂?哪位?”一个年轻而警惕的声音传来,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

“你好,请问是马伟吗?”郑建国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和、官方,不带任何威胁性,“我是县里负责处理善后工作的人员,想向你了解一下之前鸿运饭店的一些情况。”他撒了个谎,一个善意且安全的谎言。

电话那头瞬间沉默了。郑建国甚至能听到对方刻意压低了呼吸的声音,连背景的嘈杂声似乎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寂静吞噬了。

过了好几秒,马伟的声音才再次响起,但已经变得僵硬而疏远:“我……我早就辞职不干了,饭店的事我什么都不知道。”

“我明白,我只是想做个例行了解。”郑建g国敏锐地捕捉到了对方声调里的那一丝颤抖,“特别是关于饭店失火那天……”

“那天我正好休息回老家了!”马伟几乎是抢着打断了他的话,声音不由自主地提高了一些,像是生怕说慢了就会被怀疑,“对,我请假了,人根本不在村里,火灾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你们别找我,我什么都不知道!”

这番急于撇清关系的辩解,本身就是一种欲盖弥彰。一个真正不知情的人,反应绝不会如此激烈。郑建国的心跳开始加速,他知道,他找对人了。马伟肯定知道些什么,甚至可能就是那晚的亲历者之一。那场大火,也许就是为了掩盖某些真相,并将他这样的知情人吓退。

然而,郑建国没有继续追问。他从对方那充满恐惧的语气里,听出了一种被深度恐吓过的烙印。此刻任何形式的逼问,都只会让这扇刚刚打开一丝缝隙的门,被“?”地一声彻底关死,甚至会给这个年轻人带去新的危险。

于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温和而体谅:“好的,好的,小马,你别紧张,我明白了。”他放缓了语速,像一个邻家大哥在安抚受惊的弟弟,“既然你那天不在场,那确实什么都不知道。是我唐突了,不好意思打扰你的生活。”

电话那头的马伟似乎愣住了,他可能设想过无数种被盘问、被威逼的可能,却没想到是这样一句轻描淡写的“理解”。紧绷的声线稍稍松弛了一些。

“没关系,谢谢你的理解。”郑建国在挂断电话前,又看似不经意地补充了一句,“以后如果有什么困难,或者想起了什么无关紧要的小事,随时可以打我这个电话。我姓郑。”

他没有再多说一个字,便客气地挂断了电话。

然而,郑建国没想到,他没等来马伟的回音,却等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

就在他陷入僵局的第三天下午,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来人是鸿运饭店的张老板。和前些天那个双眼通红、满身烟味、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精气神的潦倒中年人不同,此刻的张老板,虽然依旧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夹克,但眼神里却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找到了救命稻草般的光亮。

“郑……郑干部!”他一进门就急匆匆地开口,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牛皮纸文件袋,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仿佛那里面装着的不是纸,而是他全部的后半生。

“张老板?快请坐。”郑建国有些意外,起身给他倒了杯水,“看你这气色,比前几天好多了。有什么新情况吗?”

“有!有新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