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朝堂之刺(2 / 2)

加入书签

朱漆大门,他那双原本迷离的醉眼,瞬间变得清明无比。

    他不动声色地塞给扶着他的伙计一枚金叶子,低声吩咐了一句。

    伙计点点头,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里。

    顺着这条线索,月影阁的人很快便在京郊一处极其隐蔽的山谷里,找到了一个巨大的粮仓群。

    这里的守卫,远比一般粮仓森严。

    一名擅长易容的探子,扮作送菜的农夫,混了进去。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粮仓里堆积如山的,并非寻常的米粮,而是西北军中专用的,混有豆类和肉干的军粮!其数量之庞大,足以支撑三万大军整整一月!

    而在粮仓最深处的密室里,探子找到了他此行的最终目标——一本被锁在铁箱中的,秘密账本。

    账本上,详细记录了每一批军粮的来源、数量,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虚报损耗、以次充好等手段,从边关的军需中被扣下,再辗转运回京城,囤积于此,只待粮价高时,再以“陈米”的名义,卖给那些发战争财的粮商。

    每一笔交易的背后,都有一个清晰的印鉴——摄政王府私印。

    这是铁证如山!

    三日后的深夜。

    凤仪宫寝殿的窗台,依旧开着一道缝。

    一只同样由沉香木雕刻而成的小鸟,被一只苍白而修长的手,悄无-声息地放在了窗台上。

    这只鸟的形态,是鹰。

    鹰的口中,衔着一卷用蜡封好的,比发丝还要纤细的纸卷。

    苏瓷从榻上起身,走到窗边,取下那卷纸。

    她用指尖的温度融化蜡封,展开纸卷。

    上面没有字,只有一幅极其精细的地图,和一个用红点标记出的位置。地图的背面,则用细如蚊足的蝇头小楷,写着几行关键的数字和名字。

    苏瓷将纸卷凑到烛火前,火光映着她清冷的眼眸,那眸中,燃起了冰冷的火焰。

    她将纸卷丢入火中,看着它化为灰烬。

    赵文谦,你用边关将士的血,来中饱私囊。

    这一次,我便要用这把火,烧断你的根基。

    她转身,对着空无一人的殿内,轻轻说了一句:

    “备车,去长信寺。”

    长信寺,坐落于皇城西侧的一座偏僻小山之上。

    这里香火冷清,平日里除了几个洒扫的僧人,几乎无人问津。

    一辆不起眼的青布马车,在夜色的掩护下,停在了寺庙的后门。

    苏瓷身着一身素色常服,脸上蒙着帷帽,在云燕的搀扶下,走进了寺内一间僻静的禅房。

    禅房内,烛光如豆。

    一个青色的身影早已等候在此。

    正是御史大夫,裴渊。

    他看到苏瓷,立刻起身,躬身行礼:“微臣参见娘娘。”

    这几日,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朝中攻讦不断,家中也被人扔过石头,妻子小儿终日以泪洗面。他几乎已经做好了被罢官下狱的准备。

    就在昨夜,他却收到了一张匿名的字条,约他来此相见。

    “裴大人请起,深夜相扰,还望见谅。”

    苏瓷的声音隔着帷帽,显得有些飘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