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试探(1 / 2)

加入书签

林晓欣碰到过很多抑郁症的病人,尤其是这些年,抑郁症患者开始年轻化,未成年患者越来越多。

林晓欣接触的病患中年龄最小的8岁,那个男孩令她记忆深刻。

他的父亲是个酒鬼,贪爱杯中之物,一喝酒就变得脾气暴躁,口不择言,难听的话都进了男孩的耳朵。

母亲很脆弱,生下二胎后得了产后抑郁症,很长的一段时间有严重的强烈幻想,幻想着以残忍的方式杀死自己年幼的孩子。

男孩在父母的眼中是懂事的,早上起床他会去楼下买上一家人的早餐。

送到宿醉的父亲的床边,递给因为整夜哄着夜啼的弟弟而格外疲惫的母亲。

母亲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或许这个孩子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

母亲不知道的是,她的这个微笑,也是支撑男孩的唯一动力。

他在努力做一个母亲眼中的好孩子。

然而这个孩子在老师、同学眼面前却是另一番模样。

他常常表现出两种极端的性格。

在老师面前他会试着讨好,渴望得到认可。

在同学面前他却模仿着父亲暴虐的口气,对他的同学们满口脏话,甚至常常与同学大打出手。

即使在老师多番劝导后,他仍然无所畏惧,不削一顾。

这又与他渴望得到认可的潜在意识相矛盾。

直到老师将这些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才意识到孩子“病”

了。

林晓欣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去接触这个家庭。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内心实则是自卑的,父母从未真正疼爱过他,他以为讨人开心便会得到想要的爱,殊不知他的世界只会慢慢变成父母世界的缩影。

对一个思想成熟并且已经有了固定思维模式的成年人进行开导并不容易,但是,这是改变孩子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他们将来的必经之路。

最终,父亲决心戒酒,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母亲也试着面对自己,接受了心理治疗。

当然,男孩也在父母的改变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

林晓欣抿了一口水,并调整了自己的坐姿。

“果果,你不必把我当医生,把我当成一个倾述的对象,在我这里什么都可以说!”

林晓欣试着让陈果开口,她希望她们的第一次谈话,不至于就这样戈然而止。

“你帮不了我。”

大多数病人都是被动就医的,他们通常不相信心理医生能帮助他们,这个孩子说出了心声。

但是这未尝不是个好的开始。

“如果你想说,我会用心听。”

“只是听?听我的想法?”

“是的,如果你愿意说的话!”

“看来,你们的工作也很枯燥!”

“有趣的是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

“你用‘有趣’来形容你的病人?”

“不,没有人希望自己生病,生病很痛苦!”

“是,很痛苦!”

她像是在对自己说。

“是什么让你痛苦?能告诉我吗?”

“我们的生命虚妄,

并非和谐之物,

苦涩的命运,

根深蒂固的罪的污点,

死亡、疾病、奴役雨一切的的苦难,

我们所见的,糟糕,

我们未曾见的,只会更糟,

心中之痛常有常新,

灵魂之伤未曾痊愈。”

“诗,真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情感表达!”

“所以你明白了?”

林晓欣摇了摇头。

“我们人类,只不过是被世界折磨和恐吓的生物罢了!

没有人会快乐!

也没有人能从痛苦中解脱!”

“果果,人的生命中有三样重要的东西,健康,青春和自由。

只要我们拥有,就不能被感觉到,直到我们失去,才能感受到他们的存在。

当不幸降临,我们才会感慨当你拥有他们的时候,生活是多么美好!”

林晓欣深深地呼出一口气,她不知道这场生存论的博弈会不会败下阵来。

“没错,生存与痛苦是并存的!

所以才应该更加珍惜!

在你失去他们之前!

而你在如此美好的年龄,不该让快乐被痛苦淹没!”

“要知道,即使经历再多的幸福和欢乐,恐惧和死亡对一个人的折磨都是不会停止的!

生活中昨天给予的东西,也只是为了今天从我们手中夺取!

因为所有一切存在的东西,最终都会走向灭忙!”

“一个人在生活中百般隐忍就能让死亡和恐惧感减少吗?既然快乐和痛苦根本不可能被平衡,那为什么不去面对生命中的痛苦呢!”

“我正在面对!”

她的情绪不再那么高亢。

“我知道!”

“你不知道!”

“你很勇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