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老沙和徒步旅行下(1 / 2)

加入书签

老沙记得妻子的死亡。

他守在手术室外,听着她像着了火一样发出哭喊。

那些冰冷的器具在妻子美丽的身体里搅动。

而他,作为一个无用的男人,只能守在门外听着妻子的痛苦哀哀啜泣。

当女儿的生和妻子的死同时降临在老沙面前时,他成了懦夫,干脆地晕倒了。

老沙没能见到妻子的最后一面。

醒来时,他只看到了妻子的骨灰。

直到那一刻,老沙才知道原来骨灰并不真的是灰,而是黑漆漆的骨头碴。

他必须把亲手把那些大块的骨头碴敲碎,才能将妻子塞进那个小小的木盒里带回家。

当老沙一下下敲碎妻子的骨灰时,他的心也跟着碎了。

妻子的骨灰,一直没有安葬。

老沙一直把那个木盒子留在家中,陪着他。

他已经立好遗嘱,小李会把他和妻子的骨灰混合在一起,合葬在山顶瞭望站。

这是他能想到的“最完美的结局”

但当老沙听说小雪的目的地的是北京时,他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

出发前,老沙犹豫良久,还是把一些妻子的骨灰,装在白色空药瓶里,塞进了背包夹层中。

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

所以对于这趟旅行,老沙也怀了一点小小的私心。

他希望能把妻子埋进北京的土地,睡在故乡的怀抱里。

对死亡进行了一番无解的讨论后,老沙和小雪继续向前走去。

路面上偶尔能看到一些被汽车撞死的,蛇、猫狗或者老鼠的尸体。

他们自发地将这些尸体移到路边,尽其所能地好好埋葬。

人类的脚步是如此匆忙,一切动物的生命都不得不为其让路。

可人类,真的有必要那么忙碌,忙碌到凌驾于自然之上吗?

日头偏西,老沙和小雪来到河边休息。

陪伴他们一路的涓涓溪水已经成长为宽阔的河流。

岸边的柳枝轻柔地点着水面,叶稍上挂着金光。

河水缓缓流淌,在暮色下美得像一幅画卷。

老沙的心安稳地跳跃着,在告诉他,它很平静。

老沙盯着河面上的波光发起了呆。

自己的人生不也正像这条长河一样吗?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一个个时刻奔涌向前,一去不复返。

水声潺潺,夹杂着无数声音,责骂和欢笑,哀求和悲叹。

一切都相互交织,相互呼应。

阿爸、阿妈、妻子和女儿的身影在河水的涟漪中接连浮现,老沙伸手去碰触,只触的到破碎的冰凉。

老沙悲伤地搅乱了面前的河水,自己的脸庞从河里浮现出来。

过去、未来、以及现在仿佛全部汇聚在此刻,汇聚在了这一条河里。

童年时代,他遭受的创伤其实从未治愈,这让老沙不会说爱也不敢去爱;在少年和青年时期,因为妻子和女儿,他曾经短暂的品尝过幸福的滋味。

但这份幸福就像蝴蝶一样轻盈停留又悄然飞走;到了中年,老沙的身体一直停留在山顶瞭望站,但心却在漂泊无依;如今已是老年,他的身体行走在路上,心却在此时找到了归宿。

老沙像新生儿一样打量着眼前的世界。

他看到岸边草地显露出的碧绿,嗅到空气中的泥土清香,触摸到流过手指间的清凉水波。

此情此景,自出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奇妙感受。

喜悦如生命之泉,不断从心中汩汩涌出,欢快地流淌。

他处在一种极其安宁、祥和、平静的心境中。

就像古人所说的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突然发觉,原来自己的心本就是一座花园。

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只是老沙让杂乱的荆棘掩盖了通往花园的小径,迷失了道路。

而此刻,他终于跌跌撞撞,寻访到了自己的本心。

它是那么熟悉又陌生,一直在静静等待着老沙的到来。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原来每个人,可以自成一个圆满的世界。

原来从一开始,就是他的心在催促他,让他带小雪去寻找妈妈,寻找他的梦想乡、朝圣地、安魂所。

老沙听从了他的心声。

经过这一路的奔波劳苦,那原以为遥远的所在,其实一直就在他心里,就是他自己的本心。

眼前的河流正在义无反顾地奔向瀑布,奔向湖泊,奔向海洋,但那也不是终点。

海水蒸发上升到天空,组成云朵。

云朵太沉,又变成雨水,从天空倾泻而下渗入大地,成为泉水,成为小溪,又成为河流。

自然界的水分一样循环不已,质量守恒。

从微观来看,老沙是一个由无数微小粒子组成的松散结构。

那些粒子在不断地离开他的身体,外界的粒子也在不断地组成他自己。

触目所及,青草、空气、泥土、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