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老沙小伙子和养蜂人中(2 / 2)

加入书签

只未归的蜜蜂嗡嗡地围着存满蜂蜜的白塑料桶打转。

棚屋门前是一个煤球炉子,地上摆着油盐酱醋和泡菜坛子。

大娘的女儿正麻利地对着油锅炸辣椒。

她是温柔羞怯的女人。

听了母亲的讲述后,她略略点了下头,就忙着继续做晚饭了。

大娘的女婿听到动静,已经从棚屋里迎了出来。

他是个笑呵呵的圆脸男人,满口答应老沙今晚留宿的请求。

老沙解释自己有帐篷,只需借用他们这片草地就行。

女婿听后哈哈大笑,说这是片荒地,随便扎营没人会管。

说话间,女婿将他们迎进棚屋。

屋子不大,遍地的杂物凌乱中带有秩序。

两张简易行军床,被褥懒懒洋地摊在上面没有叠起来。

老沙仿佛回到了阿爸的蒙古包,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

老大娘涨红了脸,把椅子上的衣服挪开,请老沙他们坐下,一个劲儿地解释:“家里好乱的,你们别嫌弃。

我隔段时间还是会收拾一下的。”

茶几上的盘子里摆着起皱的苹果和发黑的香蕉。

老大娘从里面挑出几个还算新鲜的塞进小雪怀里,执意要她吃。

女婿已泡好了茶水,殷勤地给他们倒上。

老大娘不好意思地搓着膝盖说:“你看我们过得好穷哦,这个茶几还是人家送的。”

老沙和小雪连连安慰她:大家都是不靠天靠地,靠自己一双手劳动赚钱,没什么好自卑的。

这茶几还挺结实漂亮的。

别人好心送给你,这是多幸运的事呀。

老大娘嘿嘿笑了几声。

女婿开始和他们聊起自己的职业:“养蜂和流浪其实差不多,开着车到处跑,辛苦但自由,比在家种地还是好些。

但养蜂也赚不来大钱:工具、路费、生活开销都要花钱。

冬天蜜蜂采不了蜜的时候,得给蜜蜂喂白糖。

一个冬天要几十斤糖。

不过,除了养蜂我也不会别的手艺,过得就是这样四海为家的生活。”

老大娘插嘴道:“我们已经到过好多地方了。

荔枝花、油菜花、苹果花,哪里开着花就去哪。

走到合适的地方,落下蜂箱,搭起棚子,蜜蜂自己就知道出去采蜜,不用人费心。”

女婿笑着补充道:“我还是很享受这种生活的。

追着花期等于是追着春天。

我们去的都是环境好空气好的地方。

有的月份,不止一处开花,就可以挑一个想去的地方赶花期。”

说着,他清了清嗓子,卖关子让他们猜猜品质最好的蜜是什么。

老沙猜是枣花蜜、小雪猜是槐花蜜、老大娘猜是五味子蜜。

女婿俏皮一笑,宣布了答案——是荆条蜜。

老沙吃了一惊,荆条在草原上随处可见,一到春天就开米粒般的小紫花,在缤纷的野花中一点儿也不起眼。

想不到,这最平凡的小花,却能酝酿出最好的蜂蜜。

老沙连忙邀请女婿来塞罕坝采蜜。

他知道哪片草地上荆条最多,到时候布好了蜂箱,就来山顶瞭望站住。

老沙下厨给他们做手把羊肉吃。

女婿也很是向往。

他说自己也一直想去草原看看,采采蜜,赏赏花,见识一下“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美景。

两个人越聊越热络,约定好明年荆条花开的时候,他们一家一定去塞罕坝作客。

太阳已经完全落山了,女婿提议趁着微弱的天光先把帐篷搭好。

对老沙来说,搭帐篷比组装蒙古包简单多了。

小雪也闹着要帮忙。

女婿一边搭帐篷,一边讲起了养蜂的秘诀。

他讲起蜜蜂的生活习性、花期、病变、虫害、气候变化都头头是道。

说得兴起,他还拿出了一些养蜂书籍给老沙看,还有几本鲁迅和莫言的小说,都用报纸包了书皮。

女婿笑着解释道:“别看我没什么学历。

我还是爱读书、爱学习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