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8章 老好人也有脾气(1 / 2)

加入书签

李文军心说:这不就是个蛇形机器人的头吗?

不对应该说是个小型盾构机,毕竟那张“嘴”

就很像外星蠕虫的轮状齿。

“是的。

不过这还是个概念机,我们本来想做成斗状或者爪状。

可是那样的话只有抓和挖两种运动模式,没法钻和切割。

如果做成这样的话。

一转起来就把前面所有东西都切割下来。”

董庆军伸手指了指机器人后面的空间,说,“可以在这里接传送带或者运输机器人。

一边挖一边装,再运出去,一点都不浪费时间。”

李文军微微点头:“所以它的运动方式呢。”

“假设这是动力轴,我的手掌是切割面。”

董庆军用左手指着右手手臂,开始上下左右动右手手臂,右手一边抓握一边往前,接着说,“可以灵活调整切割头的方向和高低,适应各种地形和坡度,角度。”

李文军说:“想法很好,你们刚才说了那么多种功能,想怎么实现?但是光这个远程控制的精准度,响应速度和人机交互,就要有通讯网络设备。

各种传感器,比如位置,环境和设备状态传感器,还要有视频监控设备、远程控制终端、数据处理与分析设备,定位与导航设备。

体积最大的动力设备就更别说了。

这么多东西,你打算装在哪里?那一圈薄薄的位置可不够装。”

董庆军愣住了。

李文军又说:“就算你勉强把这些东西都装下来了。

按照你这个设计,动力装置就在整张‘嘴巴’的中间,也就是说,每一块从它上方落下来的石头和煤块都要砸在这个动力轴上。

且不说会不会有小石子和泥卡在轴承的缝隙里导致轴承磨损严重,就说这样把它埋在煤堆里让它转,也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有地下水的话,那简直就是灾难性的。”

董庆军:“在外面加个套筒呢。

就能防止泥沙等异物进入轴承。”

李文军说:“你忘了你刚才还要上下左右动这个轴了吗?等于是让轴承在已经挖下来的煤里面再一次掏洞,能耗是原来的两倍。”

董庆军恍然大悟:“说的也是。”

李文军意味深长的说:“你不能让它光动嘴,它还得有脑子。”

所有人都听懂了他的一语双关,然后忍不住笑了。

李文军说:“一开始不要用太特立独行的法子,先用最常用的造型实现所有功能。

在实际运用中总结经验,慢慢优化改进。

如果做不到人工智能,那就先用远程遥控。

反正也是要接电缆进去的,那就再接个数据线。

而且你们这个体积还要再往小了做。

极薄煤层厚度是08米以下,最大就是08米,你们要考虑极限情况。

而且要准备多种钻头,保证遇见任何地形和岩石都能破开,还要想好万一卡住怎么脱身,做到前进后退自如。”

董庆军:“好的,好的。

可是做出来了也没有办法实验。”

李文军说:“其实是有的。

我们的下水道主管道就是从直径1米到直径600毫米不等。

而且蜿蜿蜒蜒,里面有水有泥,还有老鼠,完美模拟了井下的环境。

你可以用下水道做实验,看看能不能顺利把里面的淤泥清理出来。

再下水道里面顺利运行了,就直接拿去矿区试了。”

董庆军:“好的,好的。”

李文军:“虽然我给你们的研发经费比较充裕,但是你们要考虑这个机械以后做出来,不仅仅是拿来展示和科研,最终是要投入流水化生产线生产,并且大批量上市的。

所以最好不要有太多构造奇怪的零件,能用我们集团生产的标准件就最好了。

这样能在保证功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

你知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人形机器人搞出来那么久了,还是只有自己用,不敢大批量销售吗?”

董庆军:“功能太强,还没有找到能有效反制的措施。”

李文军:“这是其中一个原因,最主要的是,我们的人形机器人太贵了,一个最高级的几百万。

最低级的也要一百万。

普通人买回去就是个鸡肋。

毕竟人形机器人有的功能我们专项机器人都有。

把这些专业机器人全部买齐的总价也买人形机器人贵。”

董庆军:“好的,好的,知道了。”

李文军:“不,你不知道。

这个薄煤层和极薄煤层开采的经济效益本来就不高,如果用来开采的机械成本太高,压根就不需要费劲了。

明白吗?比如我挖出价值一百万元的煤,要消耗两台五十万的开采机器人,那还挖个屁啊。”

董庆军:“知道了,知道了。”

李文军:“你们先把设计图拿出来让我看看。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