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许以君子之国(2 / 4)
p>人们惊叹无比的看着这长卷之中展现出的参天巨树,心中震撼,根本难以说出什么。
而陆云却是能感受的到……
并不只是画卷那么简单。
那些文气正在向着这人群之中挥洒,虽然看似那些坠落下来的光芒已经消散,但却潜移默化的在影响着人们。
即便文气绝非是寻常人可以掌控的力量,但是这却并不妨碍孔圣给世人留下此等丰厚的馈赠。
就在陆云心中默默慨叹着的时候,天空之中的巨树之下,却是有一道高大身影,挺拔立身于树荫之内。
这身影的出现,又是引来了一阵阵惊呼。
“那是孔圣!”
“这么高大!”
“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这是银杏树!”
毕竟是来听孔子传道,很多人都做了功课。
在陆云眼中看来,这棵树就正是孔子三十多岁时家里的那颗银杏树。
只不过陆云看到它时,还远远没有这么高大。
在这画面与陆云的记忆有些重叠之时……
那参天巨树之前,又有几个身影出现了。
他们都坐于草地之上,开始摇头晃脑的诵读了起来。
而诵读声,更是在高空之上传来,充斥在了天地之间。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样的声音,空灵无比,却又令人感觉有些心潮澎湃。
在这诵读声之中,人们看到孔子膝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把琴。
他抬手抚琴……
在诵读声中,琴音也同时相伴。
这悠扬无比的琴音,沁人心脾,令人心安。
人们沉浸于此,却并未注意到那种心安并不只来自于琴声……
还有一些更加高妙超绝的蕴意藏于其内。
琴声流转之中,不知何时,又有几名弟子出现,就好像他们本身就存在于那里一般。
而可以说是旁观了孔子绝大部分人生的陆云却是知道……
孔子在教学时,并非是这样的。
他是在用另外的一种方式传达自己的道?
还是在对于自己这一生教育事业的总结?
在陆云想着时,诵读之音正因为越来越多弟子的加入,而变得越发朗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子曰:……”
这些声音贯彻入每一个人的脑海之中,虽然有些并非是人们所熟知的语句,但却也能轻松的理解其中的含义。
那种无比通透的奇怪感觉,似乎是能直达灵魂,令无数人感觉到新奇。
不单单是在现场,那些通过电视、手机电脑看着这个画面的人们,也一样能够感受道那种奇特至极的,从未体验过的“理解”
方式。
而此刻,那琴音有了些许变化。
它变得不再那么悠然,而是开始逐渐有了力度。
琴弦铮鸣,顿挫之间,似乎能勾起人心中热血。
而陆云身置于其中,更是讶异无比的发现……
这种韵律,隐隐之间似乎要与天地相合!
!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道而生!”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彻底击碎了此前的缥缈空灵,开始朝着雄浑壮阔的方向飞速演化!
而在夜空之中的那卷竹简之内,坐于杏坛前弦歌的孔子已然不再,那颗参天巨树也已经消失……
此时,孔子正带着弟子们行走于密林之间。
他虽在卷中没有抚琴,可琴声没有停下。
那些诵读之音也没有停下。
诵读之音逐渐向着雄浑演变的趋势,也一样没有停下。
越来越多的弟子跟上了孔子的脚步。
伴随着弟子的增多,他们在卷内之林中,似乎走过了四季。
那片茂密丛林,在步行之下迅速枯萎,然后又蒙上一层银装。
似乎几步之间便走过了春夏秋冬。
这幅画面神异无比,看之令无数人惊叹!
当银白照亮了这片夜空……
似乎在这孔庙上空的空气,都在这一刹那降低了几度。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因为身后弟子越来越多,这诵读之音也越在变得越发雄浑,厚重。
此时,孔子及其弟子们穿过了银装素裹之林,却又再入盛夏,眼前所见,乃是一条奔流壮阔的大河。
大河滔滔之声,宛如真正黄河临于头顶,似乎是要从天上奔流而下!
“子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
有弟子从画卷之外步入队伍之中。
那队伍正在变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