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扑空了(2 / 2)
到了。
终于不用再次丢脸了。
张庸过去查看。
都是一箱一箱的。
还没拆封的。
箱子的表面,有些陈旧。
说明不是新货。
日本人果然抠搜。
想想也理解。
日本人怎么可能舍得将崭新的武器送给他人?
“嘭!”
撬开一个木箱。
里面都是步枪。
不是毛瑟,不是莫辛纳干。
也不是三八大盖。
是以前东北军的奉天兵工厂自己生产的步枪。
可以说是仿造的毛瑟。
口径也是792毫米。
“辽十三。”
杨智说出这个枪的型号。
张庸随手拿起一把。
发现质量一般。
毕竟是国产的。
他没有亲自用过中正式,无法和中正式比较。
但是想来,两者的质量,应该是差不多的。
有配套的子弹。
也是国产的。
拿起来看了看。
这个子弹的质量就真的很一般。
毫无光泽。
武器国产化最大的难度,其实还是弹药。
哪怕是子弹。
即使是能国产,产量也不高。
质量方面也是大打折扣。
一支进口的原装毛瑟98k步枪,配套原装进口的子弹,打上一万多发,准确度依然是符合标准的。
如果是老毛子的莫辛纳干,随便打五万发子弹,膛线依然良好。
可是国产的步枪,配套国产的子弹,刚刚出厂,精确度就很难保证。
打着打着,膛线就被磨平了。
“鬼子真小气。
连三八式都不给两把。”
“你想多了。
鬼子自己三八式都不够用。
怎么可能给别人?”
张庸摇摇头。
他说的也是实际情况。
日寇的三八式步枪,确实不够自身装备。
主要是日寇自身的兵工厂,都是小家子气的。
产量始终上不来。
无法敞开供应。
为了满足部队需要,甚至委托意大利帮忙生产十万支三八式步枪。
拿下东三省,占领奉天兵工厂,日寇可以说是捡了一个大漏。
奉天兵工厂因此也成为日寇第四大兵工厂。
大量生产各种武器弹药。
再打开一个箱子。
里面是驳壳枪。
都是旧货。
但是数量很多。
随后打开的箱子,基本上都是驳壳枪。
都是半新不旧的。
也就是勉强能用的水平。
从上面的标记来判断,应该也是奉天兵工厂自己仿制的。
配套的驳壳枪子弹也是。
基本上可以猜测得到,这些武器,都是日本人缴获东北军的。
现在借花献佛,运输到上海滩,用来拉拢部分的帮派势力。
点数。
共计有辽十三步枪一百支。
步枪子弹五千发。
驳壳枪的数量就比较多。
足足三百只。
配套的子弹有三万发之多。
可见,驳壳枪才是主力。
确实,在混乱的上海滩,步枪很容易被人发现。
不如驳壳枪好使。
当然,最好使的其实是勃朗宁系列手枪。
但是,勃朗宁是需要花钱另外购买的。
抠搜的日寇怎么舍得?
“铃铃铃……”
“铃铃铃……”
忽然间,电话响。
张庸脸色一变。
糟糕,要暴露了。
肯定是日本人打来的。
只要自己一接电话,就会露馅。
但是不接,同样也会露馅。
怎么办?
接。
张庸拿起话筒。
“尾谷……”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
下一更,明早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