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教人(2 / 3)

加入书签

纪太小,袁宝儿不忍心连番打击,“你两的天赋不一样,比如你,擅长骑射弓马,他却更明白稼穑耕种。”

“我是工部尚书,是大夏的冬官,我有义务也有责任为大夏寻找更杰出的人才。”

“如此你可明白?”

阿伦点头。

于公,她是掌管大夏的农事,所以她要给大夏留下薪薪火种,让大夏子民永远不用为粮食烦忧。

于私,她跟表舅是故交,她要帮表舅排忧解难,就得教导自己长大。

心里虽然还有不平,可是那股郁气却慢慢散了。

他认真的点头,并没有留意嘴角不经意的扬着。

袁宝儿并没有留意。

她本就不是个多妥帖的性子,能解释成这样,已经是她最大极限。

入夜,袁宝儿跟顾晟说起今天的事。

顾晟很不满,“这小子心胸有些狭窄,以后要多加防范。”

袁宝儿笑了,“他就是一个孩子,还背井离乡的,就只有我一个能依靠。

眼瞧着我又找一个过来,自然心生危机。”

“说起来,他能表现出来还是好的,不然我可真要担心了。”

阿伦不比唐小睿,将来他是一定要回去土曼的。

那里才归顺大夏,归属感几乎没有,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反叛。

袁宝儿固然念及右大王的情分,但更担心大夏的安危和将士们的性命。

如果阿伦真的心思深沉,那么袁宝儿可就真要考虑其他法子了。

两夫妻夜话两句,便歇了。

隔天,两人匆忙赶去上朝。

下了朝会,袁宝儿照例的去了御书房。

才刚进门,元哥儿就迎过来,“先生你来了。”

他脸上带笑,神采飞扬,显然正式春风得意的时候。

袁宝儿想起顾晟对他的评价,笑意浅浅,目光柔和。

顾晟让內侍搬来椅子,把她请坐,然后跟她说起进来发生的事情。

大体跟顾晟说的一样,袁宝儿心有计算,想了又想,还是开口。

“陛下,此时你可否再斟酌一下。”

“怎么了?是哪里不妥?”

元哥儿有些诧异。

袁宝儿摇头,“陛下锐意进取,考量也很有前瞻性,只是陛下可有想过,那些书生个个都不曾真的坐在衙门里当过差,也没真正的理过事,陛下如此信任,只怕他们不能承受。”

元哥儿笑容微收,脸上有些不高兴。

“他们虽然没有坐在衙门里当差,可是他们饱读诗书,学识渊博,见解可比朝堂那些死气沉沉的老头子有新意的多。”

“难道这些,先生以为还不行?”

袁宝儿心里叹气,“不是不行,只是太过冒险。”

袁宝儿道:“当年先帝在时,陛下不是也觉得自己可以,可是真正接手,不是也手忙脚乱了一阵子?”

“那我不是也成功了?”

说到当年,元哥儿更不高兴了。

“他们怎么就不行?”

袁宝儿没忍住,叹了口气,“可是陛下,做事情错了弥补就好,大律确实大夏衡量法度的标尺,半点错漏都出不得。”

“那不是还有崔九,”

元哥儿道:“还有韩大人?”

“他不是你推荐的吗?先生莫非连他们都信不过?”

这下袁宝儿无话可说,也什么都不想说。

顾晟说得对,他已经不是从前的他。

现在的他,帝王威仪很足,已不是她能教导得了的了。

袁宝儿起身拱手,长揖到底,便再不说什么。

元哥儿本来是想跟她炫耀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没想到被泼一盆凉水不说,还给他脸色看。

元哥儿心里一阵堵,当下让她走了。

回到衙门,袁宝儿一直神思不属,就是回到家,状态也没调整过来。

顾晟回来,见到她这般,半点也不意外。

“我听说,你跟元哥儿闹得不愉快?”

袁宝儿斜他一样:“你在宫里也安插了眼线?”

顾晟叹气,“我也不想,可是你也看到了,元哥儿如今已不是当年的孩子,你我身处位置左右为难,得早做准备。”

袁宝儿动了动嘴角,如果是前一天,她都能训顾晟一顿,窥伺帝踪,这是要被砍脑袋的。

可是现在,在亲身感受过之后,她对皇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当年的那个孩子,曾经的那个学生和晚辈如今已经推荐成了帝王。

哪怕他还很小,可是在他心里,他就是君,她就是臣。

“你注意些,瑶瑶还在那边,”

袁宝儿低声说道。

虽然女儿不长在身边,但那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她发自内心的疼爱。

“我知道,”

顾晟点头,问今天说了什么。

袁宝儿却不想说,只随口含糊了句。

顾晟没有追问,心里已能猜到是因为什么。

他心头略微有些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