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辩(3 / 3)

加入书签

的辩解。

书生淡淡一笑,“种几十年的也可能是佃户。”

老汉顿时不吭气了。

书生周围的同窗顿时露出敬佩和欣赏。

书生笑容淡淡,眼睛里却有得意。

袁宝儿居高临下的看着他,表情冷淡。

崔敏芝曾经跟她一起丈量过土地,最知道里头的猫腻。

他叹了口气,“纸上谈兵,书生之谈。”

“但这样的书生将来却会是我大夏的栋梁,”

袁宝儿看向站在街对面,并没有离开的那几位官员。

崔敏芝却道:“他们接触的就是这一层面的,且以他们目前能力,也只能看到表象。”

“最可怕的是,他们这样就满足了,”

看着老汉步履蹒跚的离开,袁宝儿表情越来越淡。

崔敏芝感觉不对,抬起头从对面看到堂妹的脸。

崔九瞧见崔敏芝,一缩脑袋,再不冒头了。

崔敏芝无奈,“你把崔九也叫来了?”

袁宝儿眨巴两下眼,一脸你说啥。

崔敏芝却很了解袁宝儿,“别装了。”

袁宝儿嘻嘻一笑,“你既已答应帮忙,那就是跟我们站到一边,小九可是主编修,她不来怎么知道民间疾苦,怎么修好大律。”

崔敏芝摇了摇头,“随便你,但有一条,让她藏好了,不然出了事可别怪我不帮忙。”

袁宝儿点头,明白他说得是谁。

此时,楼下的官员已经走了。

高台上却再没有人上来。

出师不利,袁宝儿脸色有些不大好,她想了想,想到一个人。

那就是韩安云。

韩安云刻苦勤勉,藏书阁的书,他全看过,可以说远比其他人更渊博。

且他心里自有坚持,却能不是圆滑,他有善心,有同理心,更重要的事,他愿意为此付诸行动。

不得不说,当年韩安云的通风报信和漏液陪伴,让袁宝儿对他的印象极好。

只是有个缺点,那就是出身世家,且因着堂姐缘故,韩家几乎被厌弃了个彻底。

她赶去书院,问山长他如今在何处。

山长倒是知晓,“他如今归乡了。”

“为何?”

袁宝儿很惊讶。

山长摇了摇头,“他家里出事之后,长辈也跟着过身,他扶棺回祖地,就没回来。”

“你找他有事?”

袁宝儿点头,把她的困境说了。

“师兄本事好,能力也强,我想让他帮那些口拙的百姓分辩几句。”

山长摇头,“你这是要把他架在火上烤呢。”

“可这又何尝不是一个登天梯?”

袁宝儿道:“如今选官还是举荐制,如今的朝堂都被左右两相把持,师兄如今的情况,一准不会有人帮衬,他又不是卑躬屈膝之辈,与其碌碌一生,倒不如另辟蹊径,没准就让大家和陛下都认识他。”

这事事关一个人的前程和性命,山长没有拒绝,也没有反对,只是把地址给了袁宝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