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你种下的光正在长成另一个春天(2 / 3)
缓地打开了台灯,然后用颤抖的手,回闪了六次:“我没事,谢谢。”
灯光虽然微弱,但却照亮了少年封闭的心房。
诺亚站在风中,听着那微弱的闪烁,心中充满了感慨:“最深的连接,从来不是由神赐予,而是从一次犹豫后的回应开始。”
在远离城市喧嚣的郊外,林晚正站在一棵巨大的紫藤树下,静静地等待着。
自从她将紫藤根下的微型晶体埋入土中后,每逢雨夜,藤蔓叶脉就会渗出微弱的荧光,勾勒出一道虚影门框。
林晚知道,这道门框通往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未知和神秘的世界。
她没有回避,反而每日清晨在门前放一杯温水、一片面包,如同迎接一位即将归来的故人。
一开始,只有她一个人默默地守候着。
但渐渐地,她的身边多了一个小小的身影。
那是邻居家的小女孩,她好奇地问林晚:“阿姨,我能一起等吗?”
林晚点了点头。
从此,两人便并肩守候在这扇虚影门框前,等待着那个未知的归人。
她们一起看日出日落,一起听风声雨声,一起分享彼此的小秘密。
第三十七个早晨,露珠再次在藤蔓上拼出“我爱你”
的字样。
小女孩忽然拉着林晚的手,认真地说:“我觉得她看见我们了。”
林晚握紧小女孩的手,轻声答道:“不是她看见了我们,是我们终于学会了看着她离开。”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繁星正站在一处高耸的建筑顶端,俯瞰着整个城市。
她感知到,全球新生儿灵魂颜色的显现频率正在下降——这不是能力退化,而是因为父母们不再描述梦境,害怕被视作幻想。
繁星很清楚,梦境是连接现实与高维世界的桥梁,是灵魂与宇宙进行交流的窗口。
如果父母们不再描述梦境,孩子们就会失去与高维世界的连接,灵魂的颜色也会逐渐黯淡。
她若现身解释,或许可以重燃人们对梦境的信仰,但她最终选择了另一种方式。
在一个无月之夜,繁星将自身残存的定位信号调至最低频段,伪装成大气扰动,悄然激南半球电离层产生极细微的共振涟漪。
这一涟漪的频率极低,几乎无法被人类察觉,但它却恰好与婴儿脑波中的“安全感知区”
产生共振。
那一夜,全球数万新生儿在同一时刻露出微笑,仿佛感受到了某种温暖而安全的拥抱。
醒来后,他们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相似的句式:“刚才有人抱我。”
父母们听到孩子们的话语,都忍不住相视而泣。
他们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梦境,想起了那些被遗忘的美好。
社交媒体上悄然兴起了一种新的习俗:晨起第一件事,对孩子说一句“昨晚梦到你了”
。
在一个偏远的村庄里,一个男人正站在村口,默默地注视着远方。
他穿着一件破旧的夹克,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他就是周启明,前火种档案馆的守门人,记忆剥离者,现为流浪语脉记录员。
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在这里站了多久,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他只知道,自己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他,指引着他前往某个未知的方向。
他深吸一口气,迈开脚步,朝着远方走去。
他的目的地,是南美雨林深处。
那里,似乎隐藏着某种重要的秘密。
他一边走,一边缓缓地说道:“我好像……听到了一些有趣的声音……”
周启明步入南美雨林深处,热带的黏腻空气糊了他一脸,蚊虫嗡嗡声更是让他想掏出尘封已久的雷达灭蚊器。
然而,眼前的一幕却让他瞬间忘记了所有的不适。
一群光着脚丫的孩子,正围着几棵巨树忙活,他们用采集来的光苔藓,小心翼翼地在粗糙的树干上拼写着文字:“早安”
、“你吃饭了吗”
、“我想你”
。
这画面,简直就像是精灵在开party,浪漫得冒泡。
“爷爷,你说语脉要有人传,我们就试着说给树听。”
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递给周启明一根用藤条编织的绳索,上面缀满了闪着微光的节点,像一条迷你的银河。
周启明接过绳索,粗糙的触感让他回忆起曾经在档案馆里,用颤抖的手指翻阅那些古老典籍的岁月。
他沉默了很久,久到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然后,他从怀里掏出一枚烧焦的芯片,那是他最后的存货,也是他记忆深处最后的火种。
他走到一棵最为粗壮的巨树前,小心翼翼地将芯片嵌入它盘根错节的根部。
那一瞬间,整个雨林都仿佛活了过来。
当夜,整个林冠泛起柔和的蓝光,如梦似幻。
无数的脉络如同神经一般蔓延开来,竟在树干上自动重组为一行古老的文字——《语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