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鲁王(1 / 2)
苏真真问得很是诚恳,胡文都不好怀疑她是在和自己开玩笑。
“苏小姐,你知不知道偷民是犯法的?”
苏真真不太理解这个名词,于是把目光投向上首的春芝。
“偷民是指用非法手段将一地百姓转移到另一地,这样的百姓在现居地虽然可以有新户籍,但是旧居地的户籍没有消档,在新地生活没有问题,可一旦被查出来,不光这些百姓会沦为贱籍,就连涉事官员都会处以车裂之刑。”
春芝摩挲着手里的书册,“姜朝国志里有记载,丰帝时期一末流世家的家主想要造反,可惜族人不多,便以高价钱粮吸引其他郡县的百姓涌入当地,并联合当地官府,给过来的百姓登记户籍,后来还未起事便被当地官员的政敌告发了,因此朝廷严令禁止偷民。”
苏真真看向桌上的书册,“姐姐现在在看的就是姜朝国志吗?”
姜朝国志,听起来像是姜朝的史书。
春芝点了点头,“县衙还有一本,你要不要看?”
苏真真摆了摆手,自己看不懂繁体字,别到时候连蒙带猜的会错了意。
胡文见春芝解释清楚了,拿眼睛觑苏真真,那意思很明显,你还想咋样?
苏真真冲他友好地笑了笑,“不知道郡守大人知不知道那末流世家为什么要造反?”
胡文刚想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但话到嘴边,这话好像把自己也一块给骂了,直打了个弯儿换了一套说辞。
“大概形势所迫,为谋生计,不得已而为之。”
这话有为他自身找补的嫌疑,当初胡文紧闭阳城大门,不让四方灾民进入,间接让胡家兄弟们死于城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苏真真轻轻扫了他一眼,这件事按说在胡文坦诚布公的时候就已经翻篇了,可看他现在的言行,大概还是怕秋后算账。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古来帝王者最爱干的事情,更不要说他胡文一开始还是敌对分子。
“郡守大人,按照你的猜想,那末流世家是因为迫于生计才想着造反,那他又怎么能对外地百姓许以高利?还有他哪来的钱打点当地官府?”
这是苏真真听完这个故事后首先想到的,一个没钱的人无论如何都拿不出钱财去干烧钱的事情。
想要造反,招揽的人数必定不小,而花费在这上面的银钱和粮食,足够一个末流世家再繁华好几代人,造反失败还得死,这笔账不至于算不明白。
胡文也就是随便说了一个答案,原本以为这个话题就揭过去了,没想到还要展开细究,不由得垂眸深思。
大概十几息功夫,胡文再次抬眼,神色认真,“也许这末流世家被幕后之人操控,幕后之人想夺取这天下,又怕自身暴露,所以才推了个傀儡上前。”
还不等苏真真继续发问,胡文把前因后果都想了个明白。
“而末流世家之所以愿意做这个傀儡,要么是有把柄在人家手里,要么他们本就是一条船上的蚂蚱,比如说家中女子是那幕后之人的枕边人,幕后之人一旦事情败露,也会遭受牵连,还不如铤而走险一把。”
苏真真听完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件事离现在有多久了?”
“丰帝是昌帝的父亲,三朝差不多一百五十年。”
在春芝说完后,胡文紧接着补了一句。
“因为在丰帝时期,有人试图造反,所以朝廷对户籍管控十分严格。百姓在哪落地,就得在这片土地上待到死。”
苏真真又有了疑问,“那二十二年前由南方流民组成的叛军又是怎么回事?百姓不是不能离开他们的出生地吗?”
胡文的表情颇有些一言难尽,“先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可怜灾民没有活路,向昌帝谏言,允许他们去别的地方乞食,姜朝官员谨遵王命,一路放行。”
毫无疑问,这位人才又是姜意淳。这人做正经事的水平不知道,但是搅屎的能力绝对有一手。
为了救济灾民,把国库掏干净不说,亲临现场给灾民们布施,却又分身乏术,不能一一兼顾,导致不患寡而患不均。
还有私德方面,为了巩固自身的太子地位,借着微服私访邂逅了姜似锦的亲娘,然后把绿帽子往亲爹头上送。
后面又迫害流民,威胁李玄机弄出惨绝人寰的生肖转运阵。
至于宋安邦这个天字一号白眼狼,苏真真都不想说他,姜意淳从出生就是太子,长大之后全国各地到处瞎溜达,见识过的人物也不少了,怎么就看走了眼把这么个祸害弄进官场。
苏真真脑子里在想着事情,面上表情一会晴一会雨,看得春芝都要以为她魔怔了。
“怎么了这是?末帝虽然有些举措事与愿违,可毕竟出发点是好的。”
春芝并不知道生肖转运阵的事情。
苏真真也没打算把死了的人拖出来鞭尸。
姜意淳的口碑也就那样,如霍将军这样忠君爱国之人自然信他是一代贤君。
还有他的狂热粉丝李大,以及一些受到过实际恩惠的老百姓觉得他是一个好君主。
但其他底层老百姓,怕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