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相得益彰,自己作诗!(2 / 3)
可与眼前这字一比,便如同凡品遇到了仙品,瞬间黯然失色!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好”了。
这是一种道,一种韵,一种足以让任何观者都为之心神摇曳的意境!
孙夫子的喉头滚动了一下,下意识地想要凑近了看,却又怕打扰到对方的思路。
他只能强行按捺住内心的惊涛骇浪,站在原地,目光却再也无法从那张试卷上移开。
他不仅看字,也看文。
只见顾铭的策论,开篇便直指核心,点明屯田乃是“国之大计,戍边之本”,而后笔锋一转,从利弊两方面展开论述。
论其利,则引汉唐旧事,言其“既实边备,又广储蓄,一举两得”。
论其弊,则点出“或与民争利,或因管理不善而致土地荒芜,反耗国帑”。
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虽偶有几处论述稍显稚嫩,但整体的框架与见地,已远超寻常丙班学子,甚至比他教的某些乙班学子还要深刻几分!
孙夫子心中暗赞。
这等字,配这等文,相得益彰。
他几乎可以预见,这张卷子呈上去后,会在阅卷的夫子们之间,引起怎样的波澜。
时间缓缓流逝。
当上午考试结束的钟声响起时,顾铭正好写完最后一个字。
他搁下笔,轻轻吹干墨迹,将试卷整齐地放在桌角,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三日的苦修,在这一刻,尽数化作了笔下的洋洋洒洒。
“呼……总算考完了。”
王皓伸了个大大的懒腰,一脸的如释重负。
他凑到顾铭身边,压低声音问道:“顾兄,感觉如何?那策论题目,可真是刁钻。”
李修也走了过来,他面色沉静,显然也耗费了不少心神。
“确实不易,我写到后来,只觉得脑中一片混沌。”
顾铭笑了笑,神态从容。
“尽力而为罢了。”
他的语气谦和,眉宇间却透着一股沉稳的自信。
王皓羡慕道:“顾兄一手好字,便已胜过我等三分了。”
他真心实意地说道。
“王兄谬赞。”
顾铭拱了拱手,并未在此事上多言。
一同饭堂用餐,稍作休息,以备接下来的考试。
下午的考题,是律法与诗。
律法题相对直接,大多是摘取《大崝律疏议》中的法条,设置一些情景,让学子判断对错,并写明依据。
这对顾铭来说,不算难,也不算简单。
他的“律法”一项,尚在“初窥门径”的阶段,全靠这三日的强闻博记。
他答得不快,每一个判断都反复思量,确保自己所引用的法条准确无误。
虽无出彩之处,却也中规中矩,稳扎稳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