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再出谶语,代武者杨!(1 / 2)

加入书签

李旦看着这画面,心里美滋滋的,还看了眼袁天罡挑了挑眉,那模样好像是在说,你看,我娘当皇帝比他强。

袁天罡没有任何回复,武曌什么模样,他心里清楚得很。

倒是她效仿太宗,让袁天罡微微惊讶了一瞬。

接下来,群臣进言。

说的大多都是百姓之间的事,而今边庭之地还算平静。

中原最强之敌,明面上,莫过于吐蕃,可就算他们,现在也在老老实实的待着,并未像数年前一般,屡次寇边。

这让不少人都感叹,生性好战的吐蕃,竟然能出奇的这么老实,倒是属于意外之喜。

武曌就这么听着一个个汇报奏事。

等都说完了之后,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时辰。

武曌稍微总结了一下事情,才缓缓开口道:“朕知道你们的意思了。”

“而今一年天下未出现灾祸,灾祸之地百业待兴,仅凭朕与太子,还有帝师以及国师的努力以及思考,是远远不够的。”

“而今三省六官多有缺员,许多地方无人担负,宰相身兼数职,长此以往,恐难持续。”

缺员?

中原最不缺的就是想当官的。

可狄仁杰这些年亲手处理了不下两百个大大小小的官员,还谁都不阻拦,也没办法阻拦。

因为相传,帝师也在游历,也亲手送葬了贪官以及不做实事儿的官员。

再加上原先那些老一辈的官员,不是死了就是退隐了,后来提拔的也就是科举那么几十个,资历又不够。

例如尚书,侍郎,列卿,少卿等等,空缺的吓人!

现在朝中除了武承嗣什么事儿都不管,其他的宰相那可都是身兼数职,就连袁天罡都算在其中,不少事儿都得让他去办,因为别人办事,李旦不放心...

袁天罡听完这些话后,缓缓来到大殿下方,呈上一纸书信。

武曌手掌微涨,一股内力浮现,书信落入手中。

看了片刻,武曌眼眸颤抖了一瞬。

“他连这个都算到了不成?”

【若官员有缺,可设立抚巡使,安抚黎民百姓,设立寻贤使,举荐贤良,为大唐寻,可用之才。】

【——李云霄。】

这封信是袁天罡写的,官员缺少的事情他早就知道,这件事情他也预料到武曌会提出来,或是群臣会提出来,所以提前做了准备,跟李云霄没关系。

看完这封信,武曌暗自点头,她原本想到的办法也是这种。

光靠每五年举行一次的科考文武状元等人,肯定不够用,广招天下贤士才是对的。

武曌当即叫出了李嗣真,将信中所述说了出来。

李嗣真当即领命。

李嗣真,进士出身,通晓音律之法,身兼阴阳推算之术,而今是右御史中丞!

这个部门与督卫相差不多,都是专门用来监察官员以及寻觅推荐能人。

此番差事,他领取了也正合适。

说完这些,武曌瞄了眼袁天罡,沉寂许久后,她忽然开口道:

“前几年那些李唐宗室,以及受到牵连的官员,多数都被贬庶,固然身涉种种罪案,但其中也不乏可用之人。”

“经历那一件事后,想必他们也受到了教训,能够改过,若是能召回,就尽量都召回吧,若帝师有异,那便都是朕为之,于众卿无关。”

轻飘飘的几句话,群臣之中,多数人都兴奋了起来!

朝廷风波可算是结束了啊!

那些有才德的人或是同僚,都要回来了!

一众文武大臣彼此环顾,喜色不言于表!

可此时却有几人站出来,公然反对。

武曌看了眼反对的几人,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放心,朕若想杀了他们,有一万种方法可以实施。”

“而今乃是为我大唐天下做事,朕欲就大事,怎会以私怨,杀谊士?”

袁天罡听到这话,认真的扫视了一下武曌。

这画面他已经经历了许多次了。

前有李靖将要被李渊处死之时,开口称,公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何故以私怨杀谊士呼!

意思很简单,他李靖食隋之禄,尽隋之忠,李靖发现李渊要起兵造反,向大隋皇帝通风报信,那是忠于大隋,忠于皇帝的表现!

李渊听到这话,再加上李世民很欣赏李靖,上前求情,也就造就了大唐战神的风采。

后有太宗效仿,收服不少功臣,都是一心为李世民做事。

而今到了武曌,她竟然懂得用这个方式来映照自己的想法,真是聪明!

李旦也是点点头,悄声道:“这就是我母后啊,我之前咋没想到,把他们都召回来呢,还是有差距呀~~~”

袁天罡传音道:“殿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