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找到华佗(2 / 3)
p>
医者,需知其常,更需明其变。不知以往之得失,何以谋將来之改进
殿下所言“问卷』,虽闻所未闻,然细思极妙!
老朽不才,愿助殿下完成此事。於伤情分类、医理探究、药效评估等方面,或可提供些许浅见刘禪闻言,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起身郑重行礼:
“得先生相助,此事必成!阿斗代未来万千將士,谢过先生!”
张仲景连忙扶起刘禪:
“殿下折煞老朽了。救死扶伤,乃医者本分。
若能以此『格物”之法,究明伤情,改进医术,活人无数,老朽平生之志,得矣!”
在张仲景的加盟和指导下,黄月英设计的“伤情统计问卷”变得更加专业和具有针对性。
很快,一队队手持问卷的少英营成员和学宫吏员,开始深入军营、伤兵营旧址、甚至退伍老兵聚集的村落,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战伤医疗调研。
与此同时,寻找华佗的行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刘禪每日都在焦急地等待著两方面的消息。
刘禪寻访华佗的命令以最高优先级下达至丁奉手中。
丁奉深知此事关乎重大,丝毫不敢怠慢,立刻从少英营中精选了十名机敏可靠、身手矫健且熟悉江淮一带风土人情的队员,亲自带队,换上商旅服饰,携带充足金帛,连夜乘快马出裹阳,向东疾驰而去。
他们的第一站,自然是华佗的家乡,沛国譙郡然而,抵达譙都后,情况却不容乐观,
经过多方小心翼翼的打探,他们得知华佗確实曾回乡居住,但因其医术高超,名气太大,时常被各方权贵徵召,行踪不定。
更重要的是,他们隱约听到一些风声,似乎魏王曹操近来头风病发作频繁,对华佗的“神技”尤为倚重,已数次派人前来“请”过华佗。
“將军,情况不妙。据本地百姓暗地里说,魏王的人態度强硬,几乎形同押解。华先生似乎並不情愿,但——”“
一名负责打探的队员低声向丁奉匯报,脸上带著忧色。
丁奉眉头紧锁,心中升起不祥的预感。世子所虑果然没错!华佗先生处境危险!
“必须儘快找到他!扩大范围,打听华先生最近一次离开是往哪个方向去了可有关键的弟子或者病家知晓其行踪”
丁奉沉声下令。
队员们分散行动,终於在一位曾受华佗恩惠的老郎中口中,得到了关键信息:
约莫半月前,华佗为躲避频繁的徵召,藉口上山採药,带著两名亲传弟子,往譙郡东南方向的城父一带去了,据说那边山中有几味珍稀药材正值採摘时节。
事不宜迟!
丁奉立刻带队赶往城父。
城父一带山峦起伏,搜寻工作如同大海捞针。
丁奉將人手分为三组,冒充收购药材的商人,深入各个山村打听。
一连数日,毫无所获。
就在丁奉焦灼不已,几乎要以为华佗已被曹操的人带走时,转机出现了。
一名队员在山区的一个小村落里,从一幼童口中得到了消息:前几天確实看到过一位“白鬍子老爷爷”带著两个哥哥进了深山,还给了他一株没见过的小草玩。
方向大致確定!
丁奉精神大振,立刻率队沿著孩童指的方向进山搜寻。山路崎嶇,马匹难行,眾人只能徒步。
又经过一天一夜的艰难搜寻,就在眾人人困马乏之际,前方山林深处隱约传来一阵爭吵声!
丁奉心中一凛,立刻打了个手势,所有人声,藉助树林掩护,悄无声息地摸了过去。
拨开茂密的灌木,眼前的景象让丁奉瞳孔骤缩!
只见一小片林间空地上,三名穿著曹军服饰的军吏,正围著一老两少三人。
那老者鬚髮皆白,面容清瘤,身穿粗布麻衣,背著一个药篓,虽被围困,却神色坦然,正是画像上的华佗!
他身旁两名年轻弟子则满脸愤慨,紧紧护著师父。
一名为首的曹军队率正不耐烦地呵斥:
“华佗!魏王头风发作,痛苦不堪,特命我等来请!你三推四阻,是何道理莫非真要我等动粗,绑你去见魏王吗”
华佗嘆息一声,声音却清晰坚定:
“军爷,老夫並非不愿为魏王诊治。
然魏王之疾,非朝夕可愈,需长期针灸服药,静心调养。
老夫山野之人,散漫惯了,实难久居府邸。且山中尚有诸多病患等待救治,恕难从命。
请回稟魏王,老夫开一剂方子,或可暂缓魏王之痛—“
“少废话!”那队率打断他,厉声道“魏王有令,务必『请”到先生!既然先生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休怪我等无礼了!
来人,请先生上路!”
另外两名军吏闻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