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江夏太守(1 / 4)

加入书签

第155章 江夏太守

刘禪闻言,心中猛地一凛!

辛弃疾的忧虑如醍醐灌顶!

他之前只想著如何把豪强“引过去”开发土地,却忽略了这些豪强在交州落地生根后可能带来的长期隱患!

贾似道的策略解决了“移”的问题,却未能解决“治”的难题。

“幼安所虑极是!”刘禪神色凝重,

“此乃百年大计,不可不防!当如何破解”

辛弃疾眼中闪炼著锐利的光芒,沉声道:“主公,当效法汉武故事,行『推恩析產』之策,嵌入贾仓曹的置换章程之中!”

“推恩析產”贾似道眼神一亮,似乎捕捉到了什么关键。

“正是!”辛弃疾解释道,“此策精髓,在於『分其族、弱其势』!

具体而言,当在《交州垦殖令》及后续置换细则中,明文规定:

凡响应置换政策,举族南下交州者,其置换所得之土地,不可由宗族整体持有!

必须依据其族內成年男丁之数量、亲疏,强制进行分割析產!

官府颁发之地契,非一纸总契,而是按析產结果,分別授予族內各房头或重要支系首领!

析產之后,各房头所得土地,在地域上亦需儘量分散安置,避免其毗邻而居,连成一片!”

辛弃疾的生意不急不缓:

“名义上,是朝廷恩典,许其族內各房头皆能分得土地,共享厚利,避免嫡长独占,

此乃『推恩』!

实则,是將其庞大家族拆解为多个规模较小、实力分散的个体!

土地分割,则其势自弱;地域分散,则其力难聚!”

他进一步剖析其妙处:“主公试想,一个拥有千丁、部曲数百的豪族,整体置换南下,可得数万亩乃至十数万亩土地,儼然一方诸侯。

但若將其拆分为十数个甚至数十个小房头,每个房头仅得数千亩土地,丁口部曲分散,且安置之地相隔数十里乃至上百里。

则单个房头之实力,远逊於原族整体,难成气候。

彼此之间,或因析產不均而生嫌隙,或因地域相隔而联络困难。

朝廷只需掌控要害,则这些小地主,便只能仰赖官府庇护,安分经营,再难形成合力对抗中枢!”

贾似道听得连连点头,眼中异彩连连,忍不住击节讚嘆:

“妙!妙极!辛將军此策,实乃画龙点晴之笔!

於不动声色间,便化解了未来数十年之大患!

此乃釜底抽薪之策,远胜於事后强行削藩!卑职佩服!”

他立刻补充道:

“此策可与卑职的『树標杆』之策完美结合!

主公说服糜家南下时,便可率先在糜氏宗族內推行此『推恩析產”之法!

糜氏乃主公至亲,率先垂范,既显主公至公,又能让其他观望豪强看到一一此乃朝廷定策,非针对某家,且对族內各房头確实有利,阻力会小很多!

待糜家各房头在交州分散安置,各自经营盐產业,日子红火,便是对其他豪强最好的示范与说服!

刘禪心中豁然开朗!

辛弃疾这“推恩析產”之策,如同为贾似道的宏图加上了一道最关键的保险!

不仅解决了“引过去”的问题,更前瞻性地解决了“如何治理”的问题,將潜在的割据风险扼杀於萌芽状態!

他看向辛弃疾的目光充满了激赏:

“幼安此策,深谋远虑,切中要害!实乃安交州、固国本之良方!”

又看向贾似道:

“似道,幼安之策,当融入你『土地置换”章程之核心!

修订后的《交州垦殖令》及置换细则,必须將此“推恩析產”之条,置於显要位置,

详述其法!

糜家之事,便按此议,吾会与舅父言明利害。

此外,交州垦殖司,需增设『析產安置』”之职,专司此务,务必做到公平、透明、分散!”

贾似道与辛弃疾同时躬身:“喏!主公英明!”

引豪强南下,是“移冗赘,实边疆”;

控核心土地,是“固根本,兴工商”;

而推恩析產,则是“分其势,绝后患”!

辛弃疾与贾似道,两人算上这次,也不过是第二次相遇,

没想到在片刻之间,两人就默契的將整个荆州大族算计的乾乾净净。

“好!就依此议!”

刘禪的声音斩钉截铁,

“贾似道,你即刻统筹,修订章程,调配人手!

辛弃疾,你眼光深远,此策既由你提出,析產安置之原则及初期监督,亦由你与似道共同参详!

务必使此百年大计,根基稳固,无有遗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