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襄阳议事,诸葛落扇(1 / 2)

加入书签

第106章 襄阳议事,诸葛落扇

远在襄阳的刘备,已在此地与曹军相持经年有余。

幸而近来北方异族生变,孙吴文陈兵扬州,曹操分兵北上平乱,两家战事方得暂息。

曹军既退,襄阳终是名正言顺地归於刘备治下。

至此,刘备及魔下文武,心头悬石才算落地。

这日,襄阳太守府中,眾臣齐聚。

刘备端坐上首。

左侧文臣依次为:诸葛亮、徐庶、简雍、孙乾,以及近岁新纳之俊才一一马良、马、刘巴。

右侧武將列坐:关羽、黄忠、秦琼、尉迟敬德、魏延、刘封、关平、邢道荣、张疑、傅彤等人。

尚有重臣镇守四方,未临此会:

荆州牧:刘琦(驻江夏)。

江陵太守:张飞;军师:辛弃疾;守將:赵云(驻华容,御东吴)。

江夏太守:糜竺;夏口水军统帅:文聘。

长沙太守:包拯。

桂阳太守:蒋琬。

零陵太守:伊籍(属官:刘度、刘贤)。

武陵太守:邓芝(属官:巩志)。

另有坐镇武汉之少主:刘禪;及其辅臣:糜芳。

看著帐下文臣武將,刘备十分满意。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能够攒下如此基业,这可是他始料未及的。

此时,方才议罢荆州防务与春耕事宜,气氛尚算轻鬆。

刘备正欲与诸葛亮商討下一步战略,忽闻堂外传来急促而沉稳的脚步声。

一名亲卫手持一匣火漆密信,疾步入內,单膝跪地:

“报一一!启稟主公!少主自武汉发来八百里加急捷报!”

“哦”刘备精神一振。这还是阿斗首次以加急送信,即便上次缺人少粮火烧眉毛,也不过是封普通家书。

看来交州必有大事发生!

刘备与诸葛亮目光一触,两人心中所想不谋而合一一既然是捷报,那定是去年刘禪请命,由庞统统率少英营南下交州之事有了结果。

他立刻起身,亲自接过那沉甸甸的信匣。

入手分量不轻,匣上“父亲亲启”的字样旁,赫然加盖著刘禪的私印,以及另外几个他完全陌生的印记。

堂下眾文武的目光齐刷刷聚焦於信匣之上。

关羽抚髯的手微微一顿;诸葛亮轻摇的羽扇悬在半空;徐庶、简雍等人面露关切:武將席上,黄忠、秦琼等人更是挺直了腰板。

刘备深吸一口气,亲手开启信匣,率先拿起最上面刘禪亲笔所书的报捷奏疏。

目光扫过那熟悉的、尚带稚嫩却已显刚劲的笔跡,刘备的呼吸不由得急促起来。

隨著字句入眼,他脸上的神情从凝重转为惊,最终化为难以置信的狂喜!

“好!好!庞士元真乃吾儿肱骨!天佑大汉!”

刘备猛地一拍案几,霍然起身,喜色难以抑制,

“吾儿刘禪坐镇武汉,庞士元统军南征,四月出师,次年二月,竟已克定交州七郡!

士燮忧死,其族献城!鬱林、交趾、九真、高凉,尽復汉土矣!”

“什么!”

“全取交州!”

“十个月!这—这如何可能!”

堂下顿时一片譁然!惊呼声、讚嘆声响成一片!

即便是诸葛亮,此刻羽扇也停在胸前,显然也为这神速所震撼。

徐庶抚掌:“庞士元用兵,鬼神莫测!少主得人!”

刘备难掩激动,將刘禪的奏疏递给诸葛亮,又迅速展开庞统及数位將领联署的详细战报副本。

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到那些具体的將领姓名和功绩描述时,狂喜之余,不禁浮现出浓浓的困惑与好奇。

他朗声宣读,声音带著探究:

“战报详述:庞士元用计,诱苍梧太守吴巨出城,野战击溃其主力,阵斩两千,俘获吴巨!內应开城,秦良玉將军率藤甲兵一举夺下广信!”

念到“秦良玉”时,刘备语气明显一顿,目光扫过堂下诸將。堂下眾人亦面面相,显然无人识得此名。

“于谦参议坐镇苍梧,开仓济民,整编降卒,安顿归附蛮族,稳定后方,功莫大焉!”

又是一个陌生名字。

不过刘备早已习惯儿子身边隔三差五冒出些奇才异土,倒也见怪不怪。

“其后分兵两路:一路由于谦、陈到、邓艾沿海疾进,连克合浦,震高凉,兵临龙编!”

陈到乃是自己亲卫统领,邓艾也在少英营中崭露头角,两人皆是刘备为阿斗储备的人才,此时建功,令他颇感欣慰。

“另一路由秦良玉將军与沙摩柯统领,穿行鬱林险恶山林,破瘴,败伏兵,更以火攻奇策焚毁士燮象阵,沿途收服眾多蛮寨,威震九真,终抵龙编城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