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三寸舌沸江夏幕 一叶舟载楚庭春(1 / 2)
第二天各路打粮队出发后,连夜前往江夏的信使带回来个坏消息。
在满足少主这些小需求上,糜竺一向是很好说话。
怎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余各种蔬菜的种子都好解决,唯有白菽种子难以筹集。
毕竟辽东之地离荆州太远,而且糜竺也给刘禪带来一个消息:据他询问了军中辽东人士所知,辽东的白菽並没有刘禪所说的那么高產量。
大约只能亩產1石余,唯一的优点就是耐寒、耐旱。
但这些优点,在荆州则完全没有优势。
刘禪这才惊觉,毕竟系统產物,与现实世界的產物定然有些许不同。
或是后世经过改良,或是种植方式发生了改变。
总而言之,若要完全解决武汉缺粮的问题,还是需要回归到系统积分上来。
“承渊,备马!”
刘禪咬了咬牙,决定回江夏一趟,只要能够让甘、糜二夫人鬆口,让自己去一趟长沙,那一切就能迎刃而解。
江夏,州牧府邸。
甘夫人与糜夫人正在后堂敘话,眉宇间也带著挥之不去的忧色。
武汉流民激增、粮耗如流水的消息早已传来,她们虽在后方,心却繫著那片由阿斗主事的土地。
“报——少主求见!”侍女的通报打断了她们的谈话。
“快请!”甘夫人立刻道,声音带著一丝急切。
刘禪风尘僕僕地步入后堂,恭敬地向两位夫人行礼:“孩儿拜见母亲,拜见二娘。”
“阿斗快起!”甘夫人心疼地拉他起来,“看你这一身尘土,武汉那边……很艰难吧”她眼中满是慈爱与担忧。
“谢母亲掛念。”刘禪直起身,没有丝毫寒暄,直奔主题,声音沉稳却带著不容忽视的紧迫感:“母亲,姨娘,武汉粮情,危如累卵!新设粥棚半日耗粮七百石,仓中存粮,恐难撑过三月!流民仍在源源不断涌入,渔猎採集所得,杯水车薪!”
“竟已危急至此……”糜夫人秀眉紧蹙,
“大兄那边也尽力了,奈何远水解不了近渴。阿斗,你有何打算”她敏锐地察觉到刘禪此来,必有深意。
刘禪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地看著两位夫人:“孩儿欲往长沙一行!”
“长沙”甘夫人和糜夫人同时一愣。
刘禪迎著两位夫人疑惑的目光,声音沉稳而清晰,將早已思虑成熟的三条理由和盘托出:
“正是!此去长沙,目的有三!”
他竖起第一根手指,说出早已想好的说辞:
“其一,借粮!包拯太守半年前雷霆手段,扫清长沙郡內豪强大户,抄没囤积之粮百万石!
虽父亲出征襄阳时带走了其中大部军粮,但以包太守之能,长沙郡府库之中,岂会没有存粮
几十万石不敢奢望,但若能借得十万石,解我武汉燃眉之急,便足以支撑到秋收!
届时,二舅父必已从蜀中筹措巨资归来,以其商贾之才,何愁买不回双倍粮草奉还长沙
此乃救命之粮,不容有失!”
刘禪对糜芳信心十足,也对白信心十足。
舅父既然能够利用白从江东榨取两亿钱,自然也能从巴蜀带回更多。
刘禪不等她们细想,竖起第二根手指:
“其二,寻种!
糜竺舅父回信已至,辽东白菽產量確与孩儿所知『亩產四石』相差甚远。不过此事非空穴来风!
武汉近日收拢流民之中,有一积年老农,亲见异种豆菽,粒大饱满,於贫瘠之地亦能丰產!
其言凿凿,描述之状,不似作偽!
此人所述线索,皆指向长沙以南。
孩儿欲亲往长沙寻访,若能寻得此物,莫说亩產四石,便是三石,亦是天赐之物!”
积年老农自然是编造的,但他若是从长沙回来,平白无故取出这么多粮种,总要有个缘由吧
身边丁奉等人不会怀疑,可糜竺舅父难道不会怀疑
隨后刘禪竖起第三根手指:
“其三:要人!武汉百废待兴,急需熟练老吏,
之前包太守为整肃长沙吏治,几乎將江夏能调用的干练小吏抽调一空,如今半年已过,想必已培养出一批熟悉庶务、可堪一用的新晋吏员!
原本江夏的官吏,也能让我带回些许。缓解武汉颓势。”
刘禪此言,直指要害!
武汉確实缺人,尤其是能处理繁杂具体事务的基层吏员。
包拯清洗长沙时,確实从江夏借调了不少人手,如今武汉初创,再去要回一部分,於情於理,都说得过去。
听完刘禪三个原因,甘夫人与糜夫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恍然和凝重。
堂內陷入短暂的寂静。
刘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