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进兵安排(2 / 3)

加入书签

事。

王买德笑道:“慕容永不会久留河东,得知我军出动,必定会从大阳渡河逃入弘农地界。

两位將军此去,不必著急歼敌,只需咬住敌人身后,逼其儘早撤出河东便好!”

二人一愣,不太明白王买德的话,狐疑地看向梁广。

“就照王主簿所言行事!”梁广淡笑道。

“诺!~”二人相视一眼,只得领命。

慕容永只是穷寇,逼迫太紧,难免被其反咬一口。

只要赶出河东,至於是去祸害弘农还是洛阳,可就不关他的事了。

慕容永是不可能去投奔慕容垂的,彼此都太了解对方为人,知道大家根本不可能相容。

这卖草鞋的,註定要做一匹孤狼,

当日下午,李方、悉罗多等將领各自率兵马启程。

梁广召回慕容越,和王苗、王买德、薛铭等人,著手商议大都督府的具体架构。

鑑於文官之首的韦洵、崔不在,苟平、皇甫毅这些重要旧部也留在平阳担负要职,正式建立大都督府只能等回到平阳再作宣布。

先商量出个大体框架,眾人再集思广益,填补各项细节,最终形成一套统揽军政、切实可行的官职体系。

王买德建议在大都督府之外,增置一套行台体系,名义上表明自己是中央朝廷的派出机构,有掌理军政的天然合法权。

行台的设置最早起源於曹魏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討伐诸葛诞,尚书僕射陈泰、中书侍郎钟会便以“行台”名义隨从出征。

彼时的行台,代表临时执行尚书台职权,以便君王和大臣出征时决策朝中事务。

自东海王司马越討伐石勒起,行台成为权臣掌控地方军政的临时机构,设置与否要看掌权人的身份和习惯。

梁广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不置行台,只设大都督府总揽军政。

人家司马越是威压洛阳朝廷的权臣,出征在外设置行台,意思是把中央尚书台带在身边,方便他离开朝廷也能掌控国家政权。

他一个自领公国的方伯势力,权势范围仅限於平阳、河东两郡,还算不上大秦权臣,和人家司马越可比不了。

两日后,梁广率先接到悉罗多传报。

西燕军在吴山內江自確有其事,慕容冲的户体已经找到,慕舆盛已派人送回。

西平王慕容恆也死了,听说是慕容永领兵將其击败,逃亡途中被乱兵所杀,

户体已被砍得稀烂。

悉罗多纵兵攻杀,连败西燕残军数场,收拢俘虏四五千。

现慕舆盛分兵押送俘虏返回安邑,悉罗多继续率兵追击慕容永。

梁广当即命慕容越率军赶去接应,接手俘虏押回安邑,令慕舆盛返回吴山,

追上悉罗多,严令他不得再孤军追敌。

又过一日,梁广在郡府没有等来悉罗多消息,李方、向靖一部也还未抵达蒲坂,却收到一个意外之喜。

“.....那二人自称奉慕容冲之命,护送偽太子慕容瑶去往关东....

因仰慕君侯威名,愿献慕容瑶以降之”

梁广快步向前衙走去,帐下督贏觴紧跟在旁飞速说道。

“王宣勒马驹”

梁广回想著,“我怎不记得,西燕军中有此二人”

贏忙道:“二人应该是去年郑县之战后,隨慕容衝进入西燕军中。仆在两军阵前见过几面,方才仔细辨认过,確是他们!

二人不如高盖、韩延、段隨知名,还不足以为君侯所知!”

听他一说,梁广有些印象,似乎在最后霸城、阴般几场战事里,有过交战经歷.

门厅前,十余行脚商装扮的人跪倒在地,隨身兵械已被缴夺,一队府兵亲卫围拢看守。

见梁广走来,用不著贏觴点名,王宣、勒马驹立即叩头报上姓名,口中直称大王。

贏觴低声说了两句,確认二人身份。

梁广略作打量,依稀有些印象。

从相貌看,王宣应该是个杂胡,勒马驹像个匈奴人。

“慕容瑶何在”梁广向其余跪地之人看去。

王宣告罪一声,从人堆里揪出一人,拽到跟前猛地一推,一个瘦弱少郎跌倒在地,蜷缩身子不停颤抖,低声哭嘻著。

“大王请看,他就是慕容瑶!”

勒马驹捏住少郎下巴,一脸邀功似的諂笑。

梁广打量他,从相貌看,的確是慕容冲的种,长得白皙俊美,甚至有两分慕容娥英的影子。

算起来,这小子还是慕容娥英的侄儿。

慕容瑶通红双眼泪泊泪流,满是惊恐绝望。

自王宣、勒马驹翻脸把他绑来安邑,他就大致猜到自己的下场..:::

梁广摆摆手,贏唤来一名军土,吩咐把慕容瑶带下去单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