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全都要(3 / 3)

加入书签

草都不足以支撑。

一方战兵是他现在能拿出的极限,也是他肇建基业的本钱。

还要考虑如何调配使用,才能更加合理,且不影响后续生產发展。

臂如冬小麦种植、修筑仓储、城防、道路...:

事情太多,每一项都需要投入巨量人力物力。

今秋丰收,让他的腰杆子硬挺了许多。

可还是得精打细算,毕竟平阳盘子还是小了些,人口也算不上稠密。

一万战兵里,府兵、单于护军加起来就有七八千人。

还有一部分氏户,名义上是他夫妇所属部民,实际上已是民籍身份。

这些氏人还习惯於依附氏族酋帅,突然让他们转变为自由民,心理上需要適应。

更重要的是利益问题。

按照旧俗,氏族权贵肯定更看重、更依赖自己统领的部民。

如果受命出征,一支军队里,这些部民组成的亲军待遇更好、地位更高。

现在梁广以身作则,要求魔下大小將官去部曲化,儘可能多的释放人口,转化为民籍自耕农。

这些氏民作为他夫妇的私人部曲,按照规划,也应当转化为民籍。

只是考虑到接受度,暂时不作强制性要求,全凭自愿。

很快,有一部分氏民发现,日子最好过的还是府兵群体。

分田多,有功勋,能做官。

可是府兵只从民籍良人中招募,私兵部曲、奴婢、百工杂户没有资格做府兵。

聪明人已经高高兴兴脱离人身依附,参加分田,等待府兵考核、招募。

剩下的还在心里犯嘀咕,捨不得放弃君侯私属部曲身份。

为了照顾他们的意愿,梁广只在名义上承认他们和自己的依附关係。

去部曲化在梁广的带头表率下,有了良好开头。

此举也表明,平阳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初见成效。

以前各大权贵自领私兵,实际上形成军事贵族领主制。

君主发动战爭,除朝廷中军直接参战,还要召集大大小小的军事贵族、坞堡帅,带领各家私兵参战。

在长安,军事贵族的代表便是符氏、苟氏、毛氏、杨氏、梁氏、强氏.....

眾氏族酋帅。

其中氏为共主。

土族出钱粮、文臣官吏,坞堡帅出辅兵、二线部队。

余下的钱粮兵卒缺额,才是从民户、军户、百工杂户中徵发。

这就是大秦立国的底色。

隨著领地扩张,更多的土族豪强、少数族酋帅或是投降、或是归附,作为补充力量,成为大秦国力的一部分。

羌酋姚氏、慕容鲜卑,便是其中代表。

王猛推行的汉制改革,本意就是用兼容並蓄的汉家文化、制度,当作一个巨大熔炉,把所有乱七八糟的势力炼化、融为一体。

这条路符秦算是走到了头。

且事实证明,这种先扩张、吸纳,再熔炼的法子隱患太多,过程中稍有不慎,引发的反噬相当致命。

秦军折戟淮南,天下跳反就是例子。

与其如此,不如一开始就先用制度打造一个牢固框架,集中精力整合內部,

扩张的脚步反倒可以慢些。

私兵部曲和中央集权程度、人身依附关係、士族门阀制度息息相关,不可能完全消除。

后世直到赵宋立国,部曲制才被更加完善精细的制度管理所取代,彻底退出歷史舞台。

梁广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加强集权,削弱、打压私兵部曲力量。

平阳郡府以均由制对土地、人口进行管理,军府以府兵制加强军事集权。

只要这两大制度不动摇,人口武装就能牢牢掌握在手。

有人有兵,再推行其他改革就简单得多。

上党、河东两块战场,就是检验平阳军政改革成效的试验场。

八月十四,李方、支率千余府兵,以日行近八十里的急行速度赶往发鳩山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