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袭取端氏县(1 / 3)

加入书签

第283章 袭取端氏县

梁广抵达襄陵已是五月十六。

襄陵县翩重置,由於人口大多迁往平阳,县城颇为冷清,迄今陆续落户的流民不过千余户。

县城政务还是交由贾氏子弟打理,郡府只派驻一名部尉,一名主簿,分管治安和分田。

这也是襄陵、杨县、洪安、永安四个县治的主要治理模式,土人+郡府派驻。

狐聂县在邓氏迁入后,正式改名为永和县,也是採取此类办法。

王镇恶、向靖率兵隨邓氏一同前往永和县,梁广给他们半年时间,剿灭祸乱县城的美人。

两名小將在平阳团伙骨干成员里年纪最小,地位却著实不低。

任谁都看得出,梁广对二人颇为看重,破格重用、锻炼之意明显。

王镇恶脑子活泛,向靖行事稳重,二人搭档默契,也有互补之效。

这几个完全收归郡府管辖的县治,至今都没有正式设立县令长,处於郡府主导,当地士族协助治理的状態。

梁广倒是想从郡府吏里拔擢一批,委以县官之重任。

了几日时间挑挑拣抹,亲自考查一番,结果令他大为失望。

这些人做做刀笔吏还行,却无一人具备主持一县政务的基本能力。

想矮经子里拔高个都找不到。

各姓子弟虽不见得有多高的才学,最起码在农事、数算、律法、典章等方面知悉一二。

加之宗族在本县、本郡的名望和影响力,主持县政务的確更容易,也能做得更好。

梁广却不甘心直接任用几家子弟做县官,乾脆暂时不设主官,只让各家宗族配合郡府料理政务,先把分田、登造版籍落到实处。

这年头,要想找一位具有真才实学的寒素士人不容易,庶民阶层能识字就算不错,具备施政治民能力的更是少之又少。

梁广琢磨了几日,就当下而言,掌握知识的主要群体还是士族,让渡权利,

吸纳他们进入统治阶层无可避免。

用府兵体系建立並且壮大小地主阶级,寒素土人的培养,又是建立在拥有一定规模的小地主阶级层面上。

读书的前提是温饱,当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保障时,这部分群体自然就会谋求更进一步发展。

读书获取学识,又或是接替父辈成为府兵,走军功普升路线。

等到寒素土人有一定规模,就需要为他们搭建一条向上攀登的通道。

到那时,或许才是权力分配的底层逻辑彻底转变之时。

不过,梁广也不打算向士族群体轻易妥协,各姓子弟要想获得正式任用,还得通过察举考查。

这件事急不得,具体如何考校,还得制定出一套细则,有利於郡府统治、发展,同时也能让各家士族接受。

梁广离开平阳前,交代崔、韦洵牵头,先拿出个大致方案。

反正现在人口多集中在平阳县,其余县治以吸纳流民、推广分田为主,没有太多复杂政务处理。

得知梁广驾临,贾氏宗长贾毅亲自赶到襄陵拜见。

“使君若有差遣,吩咐一声即可,何劳亲自驾临”

县翩正堂內,贾毅坐於下首。

长子贾阳任职平阳县丞,也是贾、邓、曲三家里,唯一一名获得正式任用之人。

邓、曲两家认为贾氏早已暗中投靠梁广,否则贾阳怎么可能得到重用

邓氏宗长邓眾来信,冷言讥讽了一番,贾毅是有苦说不出,浑身长嘴也解释不清。

私底下,贾毅没少痛斥梁广狡诈,不声不响就把贾氏从四大姓里孤立出来。

这会儿见面,贾毅又满脸赔笑。

贾阳留在平阳任职,性命拿捏在人家手中。

好在平阳政权日趋稳固,梁广作为主君也还算讲信义,没有过多为难贾氏,

宗族的基本盘算是保住了。

如果將来平阳政权做大做强,梁广此人真有几分气运傍身,贾氏现在投入再多也值得。

“此次我来,又有些小事需要劳烦德仲公。”梁广笑道。

“使君有任何吩咐,我贾氏必举族效劳!”贾毅微微前倾身子,眉眼十分恭顺。

梁广以雷霆手段处理掉贺兰人,直接打残邓氏引以为傲的“三千甲士”,兵威之盛让他幡然惊醒。

別看所谓四大姓加起来私兵不少,真要打起仗来,他们绝不会是梁广对手。

这群关中外来户,可都是从连番大战里斯杀出来的秦军悍卒,绝非地方杂兵可比。

真到了翻脸动手之时,倒霉的一定是他们。

“上党王亮强占端氏、泽二县,又在沁水河谷西岸开展屯田,此事德仲公可知”

“老朽略有耳闻!”

“长子、氏、高都等地正值战乱,鲜卑酋帅库官伟聚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