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王买德定策(1 / 4)

加入书签

第270章 王买德定策

永安县是邓氏“划定”的地盘,扼守雀鼠谷的贺兰人也是邓氏请来。

一万五千石粮食被扣下,这笔帐自然要算到邓氏头上。

梁广恼火归恼火,倒是一点不慌。

自从上次与四大姓谈判破裂,平阳军政二府就已达成共识,对四家动手是迟早的事。

自翊兵强马壮的邓氏,毫无疑问是首席刺头。

如今,邓氏也算是撞上枪口,动手理由、时机业已具备。

经过短暂討论,眾人很快达成一致,以军粮被扣为藉口,对贺兰人、邓氏用兵。

“此次出兵,宜从速解决,绝不能久拖,且兵力不能超过三千,否则將会延误春耕!”

梁广定下基调,再让眾人充分討论,

韦洵道:“臣建议以单于护军为主,全骑军出动,携带五日乾粮。

如此,能把劳力减少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眾人议论几声,俱是附和。

屈突涛、慕舆盛面露愧色,在一个多月来的农耕大会战里,单于护军表现最差。

这些保留浓厚游牧习性的鲜卑、杂胡,不擅长也不喜欢抢起锄头、扶著犁头开垦翻耕。

四千单于护军劳动积极性极差,再加上吃大锅饭的缘故,人人都捨不得卖力气。

不得已,梁广亲自出面严惩,再以队为单位划分成一个个劳动小组,若是完不成任务,全队都得受罚。

种种措施下来,情况才有所好转。

调单于护军执行此次作战任务,这帮游牧汉一定非常乐意。

不过此事也提醒梁广,一味吃大锅饭也不可行,必须採取措施提高个人劳动积极性。

进入二月,李方、韦洵、王买德、崔四人,牵头制订了一系列奖惩措施。

把劳动任务、地块区域进行细分,责任落实到每一幢、队、什、伍,明確每日劳动目標。

如此一来,个人和群体的积极性有了明確提高。

管理细分、细致化,是平阳郡府、军府解决的首要难题。

梁广把单于护军重新交由鲜卑三將统领,隶属关係上却有了改变。

四千单于护军,分作八幢,直接隶属军府,日常行政、营务由军府管辖。

调动权由梁广掌握,凭兵符、令书才可发兵,否则擅自调动五十人以上者,

以擅兴罪斩首论处。

悉罗多、慕舆盛、屈突涛三人,只负责轮换统兵,负责汾水东岸农垦、牧场的治安警戒。

八幢护军如何调动、分配、轮休,皆由军府制定细则,三人无权过问。

如此一来,单于护军便和三大酋帅脱离统属关係,走上了成为“官军”的正轨道路。

鲜卑三將能直接调动的,只有属於各自的部民,人数在四五百至千余数不等。

军府下辖另一支武装力量“府兵”,也是同样的管理办法。

三千府兵分作六幢,轮换抽调成卫平阳城,平时则按照郡府安排,统一参加劳作,各幢幢主负责日常训练和营务。

三千府兵虽然分由不少,可配发给他们的佃户尚未齐全,家中由地大多閒置,只能交给家眷一点点打理。

单于护军抗拒从事农业生產,变相等同於募兵,算下来在他们头上的粮食最多。

韦洵提议出动单于护军,也有让这帮游牧汉真正发挥作用的意思。

既然不愿农垦,那就只能去作战。

屈突涛、慕舆盛自知鲜卑人习性,在全体军民垦荒大会战之际,鲜卑部族显然拖了后腿。

面对眾人异样目光,二人俱感惭愧。

悉罗多一脸若无其事,在他看来,鲜卑人放牧、打仗才是本业,挖地掘沟这种活,就该交给汉人、氏人来干。

韦洵提议出动单于护军,他求之不得。

梁广警了这廝一眼,本想斥骂几句。

转念想到,今日儿子降生是件大喜事,悉罗多也算恪儿舅舅,该给他留几分顏面。

今后这廝若是飘了,再骂不迟。

崔显道:“邓氏勾结贺兰部,还敢强扣我军粮,自然应该好好敲打一番。

只是,如何安抚杨县曲氏、襄陵贾氏、临汾柴氏三家,也该从长计议....,

李方道:“有何好安抚的若是三家也敢跳反,一併打掉就是!”

崔一脸惊:“这如何使得单是襄陵贾氏一家,就掌握五六千户人口,

贾氏主坞、襄陵县城皆在其掌控下。

若是四家联手对抗,也是件不小麻烦。”

李方冷笑:“这四家识趣便好,否则,定叫其见识见识虎责军之利!”

“四家总不能一辈子龟缩坞堡不出!

开春他们总得播种农垦,疏浚水渠,夏日总得进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