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开府置军(1 / 4)
第221章 开府置军
“陛下千秋万岁!”
太极殿內响起百官山呼声,一连三遍,近千人齐声高呼,震耳欲聋之声仿若能掀翻大殿穹顶。
高坐御位的坚头戴通天冠,身穿絳纱袍,陛阶下侍立大內官赵整,殿中將军张旬、邓迈率领十六名殿中卫土分列两侧。
他们既是大朝会上的传声筒,也是御前近身侍卫。
虎责军成卫宫禁时,这一职责主要由虎左右陛长承担。
此前太子下詔,取消虎賁军番號,虎賁中郎將一职打回原形,成了散秩戎號。
大朝会值守御前的职责,重新交还殿中將军。
“眾卿请起~”
十六名殿中卫士低沉浑厚的声音传开,拖长的尾音更显威严。
太极殿作为宫城前朝主殿,可容纳近两千人同时参加大朝会。
这座自两汉起便遗留下的宏伟大殿,歷经无数次扩建、翻修,仍在忠实地承担著展示王朝气象的重责。
陛台正对著大殿中央,两千石以上文武班列才能站在此间。
越往大殿东西两侧延伸,官品秩禄也越低。
梁广站在殿中央,武臣班列居前位置。
站在他身前的,只有太尉、阳平公符融,新任都督中外诸军事、中军大將军、中山公符选,护军將军杨腾、征虏將军师奴四人。
当然,如果竇冲、毛盛、方三人回来,位次也排在他前面。
在眾多杂號將军里,按照大秦惯例,辅国將军仅次於征虏將军,位次在龙骤、冠军之上,官品第四,秩禄两千石,
带此戎號武职者,出任方伯时,太守算是低配,刺史、州长史算是標配,都督州军事算是高配。
受命征討时,通常加八安、四平一类的四品重號將军职衔,宗室领兵可加四征、四中一类的三品衔。
为酬郑县大捷之功,天王下詔擢授他为辅国將军。
此詔一出,再度让他成为朝野热议对象。
未满弱冠的四品將军,除近亲宗室,国朝无此先例。
他作为陛下侄女婿、立过救驾大功的宠信近臣、阳平公爱婿,若无郑县大捷之功,也不可能突然擢授此职。
有诸多功劳背书,他这位身居高位的小卿家,在朝野的讚誉声盖过於非议声。
他站在一眾公卿重臣前列,高大挺拔身姿尤为显眼,年轻冷峻之相貌令人瞩目。
梁广对此已有些免疫,握著笏板垂手而立,偶尔抬起眼皮向御位望去。
天王愈发老態、瘦削,仿如甲老翁。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不知是不是长期服用药散的缘故,让他的双眼略微鼓凸,眼神转动时更添几分凌厉威严。
皮肤呈现青灰色,下頜一短须,像秋天田硬边参差不齐的枯黄野草。
不管怎么说,这是自南征归来以后,第一次公开大朝会。
也是时隔两月,天王陛下第一次公开露面。
气色算不上好,却也让公卿百官吃了颗定心丸。
今日之后,长安朝野很快就会知晓,天王病情大有好转,已经能主持大朝会,召见臣僚议事。
浮动的人心,也会因天王露面而有所安定。
今日大朝会,象徵意义大过实际。
第一件事,就是对太子监国以来的成绩予以表扬肯定,指出一些无关痛痒的不足之处,加以勉励。
第二件事,根据绣衣使、御史中丞苏膺、京兆尹韦钟奏报,对一些犯事不法、有投敌资敌嫌疑的文武臣僚予以严惩。
第三件事,公布巨鹿公符睿、河间公符琳为国殉难详情。
南康郡公符登,因护卫不周罪名受到严惩,贬为狄道长。
此前下狱候审的辅国將军、安国乡侯梁广有功无过,不予追究。
当著公卿百官之面,梁广走到殿中叩首,接受天王亲口赞功。
至於符琳之死,没有追究任何人,归结於遭遇叛军袭击,下詔安抚前线眾將。
第四件事,拜中山公选为中军大將军,为新任都督中外诸军事。
十四岁的天王幼子,以少年之身成为大秦新一任中外军事统师。
百官心知肚明,选这位中外大都督、大將军,暂时只是摆设,权柄仍旧掌握在陛下、太子手中。
任命符选,只是因为眼下的大秦,需要一位名义上的最高军事统帅。
天王陛下宣布亲征霸城,率领太子、符选一眾公卿大將征討偽燕叛逆,留符融坐镇长安,统辖后方。
后面的议事流於形式,临近响午时结束。
十几位公卿重臣,隨之转移到西堂,就平叛战事继续廷议。
大朝会目的在於安抚人心,真正的决策还得由廷议决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