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赵文台一家的东北秋收之旅。(1 / 2)
第一百六十九章:赵文台一家的东北秋收之旅。
九月末,大庆市。
水稻丰熟,大地一片金黄。
“爹爹!咱们快到子墨叔叔的新家了么?”
“对!咱们马上就到了!”
此刻,在沥青路上,赵文台一家三口,正扛着行李前行。
赵文台和她闺女说说笑笑。
倒是身边的爱人一脸苦相。
她嫁给赵文台,本来是想当个魔都的都市丽人。
可是没想到,自家丈夫居然辞了洋行每个月45大洋的薪水,非要来这穷乡僻壤去找自己的同窗好友。
“文台,要不咱雇个黄包车吧!我看丫丫也走累了!”
这一下,赵文台有些尴尬。
“晓雯,这里不是魔都,哪里去寻黄包车去?”
可就在这时。
“哒哒哒哒!”
一辆喷着黑烟的大型拖拉机从路边的田埂爬到了公路上。
““三八七”先生,您是来投奔少帅的吧!要不要上来,我捎你们一段!”车上的人穿着一身军装,不过看起来并不像是军人,更有几分农民的味道。
“我们能坐这个大汽车?”赵文台慌忙抱起自己的女儿:“来!丫丫,快谢谢叔叔!”
说着,三人千恩万谢的上了拖拉机。
“哒哒哒哒!”
拖拉机再次冒着黑烟往前走,时不时又捎上几个刚割完水稻的士兵。
赵文台奇了。
“你们是部队的?部队的也种田?”
几个军人脸上一红,一个看起来四十多的中年士兵尴尬的笑道。
“俺们是生产建设兵团的,你要说兵,俺们也算得上,你要说民,俺们也算半个民!”
赵文台眼前一亮;“那岂不是民兵?”
那几个军人对视一眼。
“俺们比民兵高半截,算是二线部队!”
说到这他们不由长叹。
“俺们成分不好,原来都是当土匪的,被二奶奶张淑贞剿了,归附的少帅。”
“少帅说了,得劳动改造三年,才能去一线部队!”
一说到这些人原来是土匪。
赵文台的媳妇一下子缩到他的背后。
她小声道:“都说不来大庆了,咱们这是上了贼车了!”
倒是赵文台看出,这几个人不太像是土匪的样子,或者说,他们已经被改造过了。
“咱们部队里土匪出身的人多么?”
几个人点点头:“俺们生产建设兵团一半以上都是土匪,不过已经熬了一年了,再熬两年就出头了!”
“嘿嘿,其实能种地吃饭,谁愿意把头别在裤腰带上拼命啊!”
几个建设兵团的改造兵,似乎非常满意现在的生活。
在中央特科的稽查下,罪大恶极,手上沾血的那批人,早就被拉去黑窑填洞了。
他们这些原来本就是跟着土匪混口饭吃的喽喽。
没犯过多大的错误。
甚至很多人原来都是破产的农民。
现在,只能说是他们回归了自己一开始的生活。
“对了,先生,看你穿着长衫,应该是来应聘教书先生的吧!我们这边缺不少教习呢!”
赵文台点点头:“我来这边是投奔我的好友的,他叫李子墨,也不知道你们认识不认识!”
什么?
“李子墨?”
“是那个拜佛手李教习!”
“我的天,我们可太认识了,他还教过我写名字呢!”
一说到李子墨,车上的人立刻欢愉起来。
甚至连专心开车的拖拉机手都回过头来。
“前面二里地就是李教习的包干片区。先生,你要找他可以去田地里,他正在收稻呢!”
???
李子墨在收稻谷?
他这个魔都出生的小市民,哪干过这个农活?
赵文台笑了:“会不会是同名同姓的人啊!”
这几个战士急了!
“你们说的是那个高高瘦瘦,带着黑框厚眼镜的李子墨?”
“对!就是他!”
似乎怕赵文台不相信。
这拖拉机手立刻道。
“先生放心,我等等给你绕个路,带你过去一看便知!”
“哒哒哒哒!”
拖拉机转入一个岔口。
紧接着,车上的建设兵团战士全都站起来欢呼。
“李教习!”
“李教习!”
“拜佛手李子墨!有人找你!”
伴随着呼喊,赵文台看到稻田中走出来一位黑黑壮壮的青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