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要是他也不听话?(1 / 2)

加入书签

北直隶-京师。

一匹快马从潼关方向疾驰而来,马蹄飞扬,带著一片尘土。

守门京营远远见了,望著背后那三竿令旗不敢怠慢,立即对著城门口的人群开始了吆喝:

“紧急军报,所有人快让开。”

京营大声呵斥,將周围人群疏散开。

而后目睹著传令兵疾驰进去,面面相覷,眼中带著一丝莫名。

李自成在河南闹得沸沸扬扬,这段时间各地的传令兵几乎从未断绝。

任谁也看出来这天下局势的不稳。

望著传令兵远去,一个年纪大些的京营微出一口气:

“希望別又是战败的消息...”

传令兵一路疾驰,很快来到皇城前。

早有得到消息的禁军早早候著,传令兵顾不得战马停稳,直接翻身下马,韁绳一甩,禁军连忙上前帮著接过。

战马喘著粗气,禁军伸出手不断安抚,传令兵却高高举起一封军报,向著皇城內跑去。

而军报上若隱若现的署名,正写著『三边总督:孙传庭』。

寂静的乾清宫。

太监宫女隱於大殿角落,日光照射进来,反射出些许浮尘。

宽阔光滑的地面,略微倒影殿柱,整个大殿一片寂静,只有上首主位,不时传来一阵书页翻开的沙沙声。

沙沙声静謐,周围太监宫女听得有些昏沉。

直到上方一阵轻嘆传来,微埋的脸上,才猛然瞪大眼睛。

一声轻响,册子被丟到了一旁,崇禎皱著久未散开的眉宇,无奈看著眼前堆积如山的奏摺与军报。

河南大旱、闯军肆虐、陕西蝗灾、湖广水患...

还有西南少民叛乱、辽东金军异动、江浙再请减税等等不一而足。

此刻崇禎收到的奏摺,似乎永远也不会有哪怕一个好消息。

皱著眉,崇禎艰难的又拿起一封军报,正要翻看再看,大殿外,传来一阵清脆的脚步。

传来了声音,太监宫女们有些意外的看了过去。

陛下处理政务,谁敢走路发声

只是抬眼一看,太监们带著愕然,又立即惶恐低下。

因为来的人,正是崇禎朝的太监老祖宗,也是中国歷史上,唯一一位入葬皇陵的太监。

王承恩!

有些老旧的华丽宦官服穿在身上,崇禎节俭,以至於身边人,也都有意或无意跟著节俭。

听著声音,被打断思绪的崇禎眉头皱的更紧,抬头看来,见是王承恩后,脸色才稍有缓和。

举著刚刚送来的军报,王承恩脸上带著一丝喜色:

“陛下,孙传庭的来信!”

听著孙传庭,崇禎眉眼一挑,连忙放下手中奏摺,抬眼看向王承恩:

“快拿上来。”

王承恩不敢耽误,直接將军报恭敬送了上去,崇禎握在手中打量一眼,交到了王承恩的手中:

“打开。”

王承恩早有准备,熟练开启密封,检查一遍军报並无打开痕跡,这才將其中信纸打开,小心送到崇禎面前。

崇禎接过认真查看,隨后眉宇间的阴霾,仿佛乌云吹散,渐渐散开。

“哈哈,好!”

一丝畅快,许久未笑的崇禎伴著这一声『好』,整个乾清宫阴沉的氛围,甚至瞬间都明朗了起来。

將信纸直接递给王承恩,崇禎脸色难得浮现一丝红润:

“这个叫秦山的,居然如此能打!”

王承恩接过查看,快速看完后,脸上也跟著展现出喜色:

“眼下贺人龙伏诛,孙传庭总督潼关,这个秦山看起来功不可没,朝廷应当儘快给个嘉奖才是。”

王承恩说著,可面前的崇禎,却没有任何反应传来。

王承恩一愣,放下信纸小心看去,可方才还有些高兴的崇禎,此刻却又重新脸色沉了下去。

带著疑惑,王承恩轻轻放下信纸,不敢说话,只能默默站在一旁。

崇禎看著信纸,目光又扫视了一遍,隨后低著头,传来一声轻嘆:

“眼下孙传庭已经总督陕西三边,贺人龙一死,也再无人可以掣肘。”

“若是孙传庭也不听话...”

崇禎说到这没有继续,只是微埋著头,眼眸低垂,带著一丝忧虑。

本来兴高采烈的王承恩脸色陡然一僵。

建议嘉奖的话说到一半,却怎么也没法继续说下去。

短暂的明媚仿佛幻觉,片刻功夫后,偌大的乾清宫,重回一片阴沉。

伸手將信纸推开,崇禎拿起方才丟下的奏摺,翻开继续用功,一旁堆积如山的各类报告还等著他处理,他必须更加勤政才行。

而后,看也不看王承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