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半张唐经(2 / 2)

加入书签

总体的数量分布,是他说的那么回事儿,但市面上的唐人写经,实际上是难得一见的珍稀货。

而且也未必就是敦煌洞窟流出来的。

那一批著名的敦煌洞窟唐人写经流出,起于清晚期光绪年间。

当时内忧外患,山河残破,敦煌莫高窟,更是一个冷僻所在,只有一个姓王的道士在守着。

王道士的日子过得也挺紧巴,经常为柴米油盐犯愁。

结果有一天,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塌陷的洞窟,里头存着大量唐代的手写佛经。

这批佛经的数量极为惊人,高达几万件。

不久后,有个国外的“探险队”

到了敦煌。

探险只是个名头,真实目的是寻墓挖宝。

王道士就和探险队接上头了。

他是个道士,不懂佛经,以仨瓜俩枣的价格,卖给探险队不少佛经。

唐人写经就此传了出去,消息也散布开来。

于是,不少国家的“文物爱好者”

流着口水来到了敦煌。

但是他们没找到那个塌陷的洞窟,于是只能从王道士手里买。

王道士尝到了甜头,价格越卖越高,佛经越卖越少。

最后,几万件佛经,被他卖得只剩下一万件左右。

此时终于惊动了清政府,派人前去将剩下的佛经运送京城。

就在运送的过程中,佛经又损失了一部分,比如被盗抢的。

最重要的是,押送的官员,还有沿途的州府县衙的地方官,也都分了一杯羹。

但是,运送之初,佛经的数量已经清点报上去了,怎么才能分一杯羹呢?

啥事儿能难得住这帮官僚呢?剪开啊,一剪两半,上交一半,自己留一半;甚至一分为三一分为四。

上交的数量对就行。

所以,这个摊主才说,敦煌洞窟流到市面上的唐人写经,出现被剪断的半张很正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