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吴邦佐一只耳大碗(2 / 3)

加入书签

俊朗雅健。

吴邦佐是什么人呢?吴邦佐是宣德三年制造宣德炉的监工。

制造宣德炉,除了宣德皇帝高屋建瓴之外,还有两个极为关键的人物。

一个,是工部侍郎吴邦佐;另一个,是御用工匠吕震。

如今,真正的宣德炉见不到,但是“吴邦佐造”

的仿制品,还是能见到的。

“吴邦佐造”

宣德炉,也是历史上等级最高的仿制品。

高仿中的领头羊,从未被超越。

这是当年完工宣德炉之后,吴邦佐对此念念不忘,后来在皇帝许可下,又收集材料,召集工匠,陆续仿制过不少宣德炉;这其中,以宣德五年的那批、落款为“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

的,最为精良上乘。

虽然比不了真正的宣德炉,但同样不是凡品。

以至于,后世竟也出现了大量仿“吴邦佐造”

的高仿。

实际上,即便是真正的“吴邦佐造”

,如今存世同样很少。

而且,“吴邦佐造”

也算是宣德年间的“宣德炉”

,只是比不了那三千件“真宣”

罢了。

如今,一件“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

的真品,有时候竟也能叫到千万的高价。

拿着这只蚰耳炉,没“听”

之前,吴夺还是有些头大的,因为这件高仿宣德炉的“吴邦佐造”

,也可能是一件高仿。

但吴夺对此,尚无精准的眼力。

还是得听啊······

吴夺刚听完,光头男就开口了,“小吴先生,你看得很仔细。

巧了,吴邦佐还是你本家呢。”

“是啊,巧了。

不过我这辈子,指定是不可能混上副部级了。”

吴邦佐当年是工部侍郎;尚书是部长,侍郎算副部长。

光头男笑了。

吴夺的话并不是卖乖,只是告诉他,他对吴邦佐是了解的。

“怎么样,能收么?”

光头男笑过之后,接口问道。

“还忘了问您怎么称呼?”

“我姓权,权力的权。”

“噢,权先生,不知道你想什么价儿出呢?”

“你能看到什么价儿?”

“别的事儿好说,价钱这东西,得分人。

您要割爱,还是您先报价吧。”

光头男想了想,伸出了一个手指头。

吴夺笑而不语,就等他说话。

他说了,“怎么样?”

“权先生,我们这又不是地摊,咱就不打哑谜了好吧?”

吴夺应道。

“这不是打哑谜,货卖与识家,你若是不懂,本来也没法儿谈价。”

吴夺就此将这件蚰耳炉放到桌面上,“好吧,您的意思是,一百万?”

光头男一听,微微皱眉,“小吴先生,你应该知道宣德炉的行市啊?”

“我确实知道一些。”

“那你的意思是,这件不真?不是宣德年间吴邦佐造的东西?”

“权先生,您这话说得有点儿直白。

不过,这一点,我也可以定论,确实是宣德五年吴邦佐造的东西。”

光头男的表情凝重起来,“既然能定论,怎么还会觉得我会只要一百万?”

“一百万,我也是按多了报的。

而且确切地说,不是我报,是我揣测您一个手指的意思。”

“那你能出到多少钱?”

“这个我得请示领导。”

吴夺顿了顿,“因为,不知道领导对残器有什么看法。”

“你说什么?残器?”

“这话我本来是不该说的。

但是,我感觉,您肯定清楚!”

吴夺的面色开始变得冷峻起来。

这件蚰耳炉,有一只耳,是后补的!

若是原耳断裂接补,价值上还不会打这么多这折扣;但是,这只蚰耳炉,是彻底没了一只耳,现代工艺补耳又做旧的。

什么时候补的,吴夺听不到;但是,吴夺能听到不是原先的耳。

不过,实事求是地讲,炼铜耳、补上去、再做旧的一系列手段,委实是很高明,不仅铜色皮壳肉眼看不出端倪,而且吴夺也丝毫看不出接口痕迹。

如果光头男事先知道“一只耳”

,那么,他就是来投机的!

“我清楚什么?为什么我肯定清楚?”

光头男不急不躁,反而微微一笑,徐徐问道。

“不要这样,权先生,就凭大雅斋这个名号,鉴定师也不会滥竽充数。

您一看就是个行家,话里话外的,也能感觉到您是知情的。”

“有意思。”

光头男身体往后一靠,倚在了沙发背上,“那我再问你,你说残器,哪里残了?”

吴夺点了点其中一只耳,“后补的,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