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诗诗低调摊牌太子科举计谋成功(2 / 3)

加入书签

?”

蒋重锦朝黄得昌作揖。

黄得昌回了礼,视线落在蒋重锦背着的包袱上,“蒋贡士这是收拾行囊,准备回乡?”

蒋重锦点点头,“嗯,我和商队约好了。”

“蒋贡士先别急着回去,且在京城多呆个几日,待到了月底,若是朝廷没有什么消息,你再回去也不迟。”

把话带到,黄得昌就悄么么离开了。

蒋重锦站在原地,回味黄得昌的话。

听说朝廷今年要开放制科,难道是因为这个,所以黄得昌才让他别急着回去?

千里迢迢来到京城,蒋重锦也不想就这么轻易回去。

如今太子既然让人给他带了话,他便同商队打了招呼,打算在京中再呆一阵子。

五月二十日,新科进士们都安排上了官职,开始第一次上朝。

此刻,保和殿。

建元帝和新老官员商量着接下来的制科考试。

突然有名侍卫进来,“噗通”

跪在地上,手中托着一封加急密信,“皇上,西部来了急报!”

有太监把密信递给建元帝,建元帝立马就拆开看了看。

当他看到密信内容,脸上表情逐渐变得凝重。

“皇上,不知西部发生了何事,竟传来加急密报?”

一名大臣问。

建元帝沉着脸,“短短三日,西部边关被西夏国攻下一城!”

此话一出,在朝堂掀起轩然大波。

“怎么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攻下一城?”

“而且,为何西夏刚开始攻城时,朝中一点风声都没有?”

“就是,为何丢了一城后,朝中才得到密报?”

如此云云

康王站在下首,诚惶诚恐。

因为守在边关的几个将领,正是他当年提拔的下属。

“你们自个看吧!”

建元帝把信递给身边太监,那太监就拿到殿堂下方,交给大臣们看。

大臣们看完后,才知道西部边关的几个小县令、知府、早已暗暗投奔西夏,与西夏勾结叛国。

若是一个官员叛国也就罢了,整个边关有一大半的官员都叛国,这简直是奇耻大辱,也难怪皇上脸色铁青。

一名官员看了密信,难掩愤怒,“难道朝廷对他们不好吗,他们吃着朝廷的俸米,领着朝廷的俸禄,居然和西夏勾结!”

“如果臣没记错的话,西部那些官员多是这些年殿试淘汰后,分发到各地的地方官员。”

“这些年,不止是西部,就是别的地方,也有殿试落榜的官员愤而投奔西夏或别的敌国,与东梁分庭抗礼的情况”

建元帝:“对此,诸位爱卿有什么想头?”

“臣认为应当严惩他们这样的叛徒!”

“对,虽然他们投靠了西夏,我们拿他们没法子,那就严惩他们的家人,诛他们九族,让他们世代不能为官!”

“微臣附议!”

“臣附议!”

当然,也有些忠言直谏的大臣说:“如果只几个从殿试淘汰的官员出现这种情况,兴许是他们个人的问题。”

“是啊,这些年来,从殿试淘汰的官员普遍叛国,那么,说明是咱们的科举制度还不够完善。”

“数十年寒窗苦读,每三年一次的科举,最后能通过殿试的学子才多少,如果再这样下去,只会让天底下的学子心寒,从而怨气横生,加重人才的流失。”

“因此,微臣建议皇上取消殿试淘汰制!”

“微臣附议!”

“臣附议!”

“臣反对!

这些叛国贼子,错了就要严惩,如此一来,下次他们背叛朝廷时,就会想想后果!”

“就是!

怎可能因为这些叛国贼子,让朝廷和皇上一步步退让。”

一时间,朝堂下方分为两股不同意见,争得面红耳赤。

“好了!”

建元帝一开口,乱糟糟的朝堂就变得鸦雀无声,“此事还有待考量。”

“且说说西部被攻下一城,那些叛国的官员,一律逐出东梁国土,永世不得回东梁,一经发现,斩立决!”

“另外,这次守在边关的几个将领也有责任,各降两级,以儆效尤!”

康王牵了牵唇,刚想求情,就听建元帝厉声道:“谁也不许求情!”

康王只好把话又咽下去了。

在大臣们看来,皇上没有诛那些叛贼九族,已经是心存仁慈了。

到底也曾是国之东梁,如今出了这样的事情,想必皇上也无比痛心。

紧接着,建元帝还下令兵部,让一名将军带领十万将士,前往西部边关援战!

众大臣:“吾皇英明!”

交代好一切,建元帝就退朝了。

散朝后,康王和七王爷、九王爷走在一起。

“我怀疑这事肯定是太子所为。”

康王猜测道:“如此一来,若是父皇将今年参加殿试的考生一律录取,蒋美人兄长不就是最大的得利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