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九章 弹劾福王(2 / 4)

加入书签

自己是陛下手里的刀,掌控的衙门是通政司,没有和外人交好的资格。

尤其是宫里面的太监,一定不行。

否则自己什么事情都不用做,路就走到头了。

陈洪对赵秉忠的回答也不以为意,只是笑着点头,在前面引路。

对于陈洪来说,这只是卖一个好,以后说不定就有机会更进一步。

自从上一次锦衣卫的指挥使骆思恭干出了一件蠢事之后,陈洪就已经在琢磨了。

锦衣卫的人手恐怕要换了,到时候自己可不能跟着骆思恭瞎搞。

最关键的是自己要换一个人在外面勾结,锦衣卫那边不知道还能不能行,那就再找一个其他的人。

正好赶上通政司崛起,陈洪就盯上了赵秉忠。

赵秉忠手握通政司,掌握着天下的通政司密探,在陈洪看来就是密探。

有了他们之后,赵秉忠的权力可想而知,想要打探消息也再容易不过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和他相好没有坏处。

如果锦衣卫那边自己还能说得上话的话,那么这边就无所谓了。

正所谓有备无患,交好一下总没有坏处。

这是陈洪和赵秉忠说这些的初衷。

虽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也没有达成什么共识,但是没有关系,这才是第一次嘛。

慢慢来,以后机会多的是。

事实上,陈洪还是不了解赵秉忠,否则他就会知道自己做了无用功。

赵秉忠可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忠实信徒,对太监没什么好感,同时心里面只有律法。

对于严惩两个字,赵秉忠可是贯彻得很到底,他是绝对不会和陈洪搞在一起的。

所以无论陈洪做什么都是白搭。

两个人各怀心思的走到了里面,只不过脸上同样带着虚假的笑容。

来到西苑湖边的时候,赵秉忠还是忍不住赞叹眼前的景色。

虽然不是第一次来,可是每一次看到都非常非常的震撼。

如果在一个清风徐徐的天气里面泛舟湖上,当真是一件美事。

可是赵秉忠也知道这事成不了。

这是陛下的湖,其他人不要想着在这上面划船了。

不过好像陛下不太喜欢划船,总是坐在岸边坐摇椅。

其实是赵秉忠不知道,朱由校一样很想泛舟湖上去船上钓鱼,但是,他怕“落水”

看了一眼走过来的赵秉忠,朱由校上下打量了他的一番,笑着说道:“身带煞气,没有事情带着杀伐之气?看来爱卿今日进宫是要杀人的。”

“让朕猜一猜,是不是密奏那边有反应?有人上了什么奏折,让爱卿如此生气?看爱卿的模样,估计此事怕是不小啊。”

这个当然是朱由校半蒙半猜的。

首先,赵秉忠的脸色的确很难看,而且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还露出了发狠的样子,这一看就是要收拾人。

其次,赵秉忠那边也没有其他的事情,能让他如此生气的,估计也就是密奏的事情。

最后,其实朱由校早就料到了,一个新衙门的建立,怎么样才能够树立威信呢?

当然是干一票大的。

所以赵秉忠一定会选择一个大人物来动,最好能够震撼整个朝廷,让所有人都知道通政司的存在,让所有人都知道通政司是认真的,让所有人都知道他赵秉忠是认真的。

如此一来,方能够震慑所有人。

让那些小看他赵秉忠和通政司的人,乖乖的收起那些小心思。

这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听了朱由校的话,赵秉忠连忙躬身说道:“圣明无过陛下!”

“请陛下过目,这是洛阳县送来的密奏。”

说着,赵秉忠将手中的密奏呈递给陈洪。

陈洪不敢怠慢,连忙双手接了过来,直接送到朱由校的面前。

伸手将陈洪手中的题本拿了过来,朱由校翻看了一眼,脸上露出了玩味的笑容,表情也认真了起来。

他看着赵秉忠说道:“爱卿果真大手笔。”

说完,随后向后翻了翻,朱由校看了一眼落款,洛阳知县陈奇瑜。

又是一个熟悉的名字。

只不过现在自己的关注点不能放在人的身上,而是放在这一份奏折上。

在这份奏折上面,陈奇瑜参奏了好几个人,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河南知府。

在这个奏折里面,陈奇瑜写了河南知府的一些事情,比如贪赃枉法、搜刮地皮、收受贿赂、摊派各种写得很详细。

在后面,陈奇瑜还写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河南府各地方官员配合某大户侵夺百姓田地的事情。

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这种事情大明每天都在发生。

陈奇瑜上这样的奏折,朱由校不意外,原因也非常的简单,这种事情本身就是大事,而且很多,有地方官员上这样的题本不意外。

自己还可以顺着这一条道查一下,估计这样的事情很多,能查出很多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