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零章 就这实力还想造反(1 / 3)

加入书签

所有人都不觉得袁可立说的有道理。

原因也非常的简单,这种东西太过虚妄、太过玄幻了。

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残军。

残军是什么?

人数不足,甚至连建制都不完整。

最关键的是这些人人人带伤,体力也不足,这样的人怎么能打胜仗呢?

要是他们打败了,那可会影响整个战局的。

有人想劝袁可立,可是看他坚决的态度,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开口。

此时的张成很兴奋,他觉得自己的心在跳,血在烧,整个眼睛都是红的。

这些天不少袍泽都这么战死了,不少手下也这么战死了,张成的心情何其低落?

原本都准备好拼命了,在这种情绪之下,张成很冷静。

可是事情出现了反转,不仅援军到了,都堂大人还让自己带着人冲锋。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成心里面所隐藏的仇恨、所隐藏的立功之心,全都被激发了出来。

与张成的想法一样,他身后的人也都这么想。

杀敌,报仇!

所以在接战的一瞬间,叛军就看出了这群人的不同。

这群人敢打敢拼,相互之间配合的非常默契。

虽然身上带着伤,但是他们气势汹汹,每个人都仿佛要吃人一样。

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们爆发出了非常高的战斗力。

事实上,能够在守城战之中活下来的,这群人里的任何一个人都曾砍死了不少的叛军。

他们没有面对鲜血和死亡的心理压力,他们一直都在战场上,非常的有经验。

彼此虽然陌生,但是相互配合很有默契,这是在生与死的边缘锻炼出来的。

在这一刻,他们爆发了,高喊着口号一路杀了进去。

张成带着他手下的一千多人,势如破竹。

跟着他身后来的那些人,非常的震惊,也非常的兴奋,挥舞着刀跟着冲杀。

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都是钱,全都是人头车!

看到这一幕的所有人都很震惊,袁可立则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在袁可立看来,现在的这些军人远谈不上是强军。

打一打顺风仗还可以,一旦打逆风仗,下场会很惨。

这一点袁可立很清楚,他非常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所带的这些人的实力,那么就要扬长避短让他们去打顺风仗。

怎么样才能让战局成为顺风呢?

很简单,展现出强大的压迫力,从战争的一开始就取得优势,不让战争陷入焦灼。

这样一来,战争就成了顺风仗。

前面那些骑兵虽然不中用,但是却足够唬人。

他们冲上去扰乱阵型,让叛军产生畏惧的行为,最主要的是给己方士卒以信心。

看到没有?他们已经被骑兵打得溃败了,我们上去就是捡人头挣钱的。

同时,让张成带着人去冲阵也是一样的道理。

张成的手下复仇心切,这些人经历了战阵的残酷,可以说他们已经不畏惧厮杀了,与自己带来的这些援军根本就不是一样的。

如果放在军中来说,张成手下的人已经是老兵了。

让他们负责冲阵,自然能够很快打开一个缺口。

这个缺口不需要多大,也不需要对叛军造成多么大的杀伤,主要就是为了给后来人以信心。

看到没?他们太弱了,连毕节城里面的残军都拦不住。

还等什么呀?快跟着冲上去抢人头啊!

一个人头二十两银子,发家致富就在今天了!

砍人头回去买房子、置地、娶婆姨!

所以也从这一刻开始,这场胜负的局势已经彻底奠定了下来。

事实上,袁可立研究过唐代的府兵制,他知道唐代的府兵制其实就是和现在的情况差不多。

为什么唐代的府兵们需要自备盔甲和马匹,一样能够打胜仗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赏赐。

一旦打下来,赏赐可是很丰厚的,待遇也非常的好。

这也是为什么袁可立给20两银子厚赏的原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不是说说的,而是真实存在的。

“让剩下的人也压上去吧。

告诉他们追击二十里。”

袁可立看了眼李标,语气平和的吩咐道。

这场战争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意思了,到了这个时候,是时候该结束了。

李标看向袁可立的目光之中带着浓浓的敬佩。

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不愧是朝廷派来的都堂大人。

不说其他的,就是这运筹帷幄的功力,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到现在李标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打胜的这么顺利,看来他要学的还很多。

战场上。

安邦彦红着眼睛拎着刀,拿刀的手隐隐有一些颤抖。

他知道自己要完了,明军已经大步压上来了。

看看周围,不少人都在败退。

目光定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