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府中密语(2 / 2)
管?”
胡亥接过玉饰,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小鹿的纹路,脸色渐渐沉了些,却还是小声道:“可……可吾听人说,墨家也帮着百姓修水渠、造耕犁,他们也做了好事啊。”
“这就是墨家的狡猾之处。”赵高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痛心”,“他们用这点小恩小惠拉拢百姓,让百姓觉得他们是‘好人’,可实际上,是在跟陛下争民心。
大秦律法严明,是为了让天下人不管贫富,都能按规矩生活,可墨家却借着‘为民请命’的由头,挑唆百姓不满律法、不满陛下,暗地里还帮着六国遗民造兵器、藏粮草,这不是乱党是什么?就像当年荆轲刺秦,打着‘救燕国’的旗号,说到底,还不是想让燕国继续欺压百姓,不让大秦一统?”
胡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想起一事,抬头问道:“那道家呢?吾听内侍说,道家的人都在深山里炼丹、修行,不管世事,他们也会跟大秦作对吗?”
“道家看似清静,心思却最毒。”赵高眼底闪过一丝冷光,随即又掩了下去,声音放得更低,“他们说‘无为而治’,实则是在骂陛下管得太多、做得太急。
陛下废分封、设郡县,是为了不让诸侯再打仗;书同文、车同轨,是为了让天下人方便交流,可道家却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还跟六国旧贵族暗中勾结,说什么‘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不是盼着大秦亡了,好让他们趁机夺权吗?”
他见胡亥的脸色渐渐发白,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又软了下来:“殿下不必忧心,臣已经安排好了。用不了多久,这些乱党就会被一网打尽。”
“一定要杀了他们吗?”胡亥咬了咬唇,脸上露出几分不忍,“要是能让他们归顺大秦,跟着赵令一起辅佐父皇,不是更好吗?就像……就像你教吾读书一样,教他们守大秦的规矩,不好吗?”
赵高看着他天真的模样,心底冷笑一声,脸上却依旧是温和的笑容:“殿下的心意是好的,可这些人早就被自家学说迷了心窍,眼里只有‘百家’,没有‘大秦’。他们宁愿跟着旧贵族造反,也不肯遵大秦的律法,留着他们就像留着田里的野草,春风一吹就会发芽,到时候又要闹得天下不宁,多少百姓要流离失所?”
胡亥看着绢帛上的字,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虽天真,却也听老内侍讲过昌平君造反时的混乱,说那时候到处都是死人,百姓们逃荒路上饿死的不计其数。他用力摇了摇头,语气坚定了些:“吾不想!那……那就按赵令说的做,一定要把他们都除了,不能让他们害了天下百姓!”
赵高看着他眼底的坚定,嘴角的笑意更深了几分,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像对待亲近的晚辈:“殿下放心,臣一定会办好这件事,绝不会让乱党危害大秦。殿下只要安心跟着陛下学习治国之道,将来不管是诸子百家,还是天下百姓,都会服服帖帖的。”
胡亥重重地点点头,脸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笑容,拿起案上的酸梅汤又喝了一口,献宝似的从袖袋里摸出一卷竹简:“对了赵令,孤昨天新学了一首《秦风》,念给你听好不好?‘驷铁孔阜,六辔在手……’”
赵高含笑点头,眼底却掠过一丝幽深的光芒。他看着胡亥兴致勃勃地展开竹简,听着少年人清脆的声音在堂内回荡,指尖再次握住了那枚青玉镇纸,指腹用力,将边缘的棱角捏得发白——胡亥越是天真,越是容易信他的话,只要牢牢攥住这位公子,攥住宫中传递文书的实权,那些所谓的诸子百家,不过是他棋盘上的棋子,早晚都会被他一一碾碎。
堂外的阳光渐渐西斜,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地上,形成细碎的光斑。胡亥还在兴高采烈地背诵着诗句,丝毫没有察觉,他对面的中车府令眼底,藏着怎样翻涌的野心,更不知道,这场在府邸里的寻常对话,早已为大秦的未来,埋下了一颗足以倾覆江山的种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