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大夏军行军赶路,东夷人准备跑路(2 / 3)

加入书签

东夷的未来。

...........................................................................

李琦领着庞大的军队穿越了几,现在还在宁州附近的盘山公路上缓慢前校虽然行进缓慢,但相比起以前在这里探索森林公园地形能有多陡峭。如今他们有了水泥路,行进更加顺利。

李琦紧皱着眉头,注视着眼前蜿蜒曲折的山路。他的双眼透露出一丝疲惫,毕竟长时间的行军让他和士兵们都感到疲惫不堪。他抬起手,示意众将士停下来休息。

“大家稍事休整一下,一会儿黑了我们就扎营休息。”

士兵们听到命令后,纷纷停下脚步,找个地方坐下来。他们的身上沾满了尘土,脸上带着疲惫的表情。他们明白,眼前的赶路只是一场开始,他们需要休息好,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随着李琦的命令传递下去,军队有条不紊地开始扎营。士兵们熟练地搭起帐篷,点燃篝火,为整个营地带来了一丝温暖。夜幕降临,星空下的军营显得格外肃穆。

本来整个大夏军队原本有超过二十五万精锐士兵,但这次出征只带了十三万多人。

这并不是李琦变得心性改变了,也不是因为他已经康复了不再是那个强迫症作祟的人。

而是之前大夏进行全国的人口调查,还是需要有不少武力要放出去撑腰的,那些部队都去协助人口调查了。

因此,现在李琦只带领着十三万没有大工作的士兵出征,目的是消灭东夷人。

这十三万人虽然数量较少(和以前的二十多万大军全军出动相比),但他们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锐,足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战斗。

在黑暗的夜晚,篝火的火光映照着李琦坚毅的面容。他站在高处,俯瞰着军营,思绪万千。

突然,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了清凉的夜晚气息。李琦闭上眼睛,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力量。在这个宁静的夜晚,伴随着士兵们的呼吸声和夜风的低语,大军的营地显得庄严。

大军在一夜的休息后继续向前赶路,眼前出现了一座城池,李琦转头对身边的手下询问:“我们到了哪里?”

部下答道:“陛下,前方是安远城。”

李琦轻声道:“安远城啊。”

安远城这个地方,李琦再次回想起帘年未能劝降的杨子平。早在李琦的部队攻占宁州之前,杨子平在这里成功击退了侵犯宁州的东夷军,登上了大辰朝堂的高位。

当李琦率领部队攻取宁州时,杨子平在安远城奋起抵抗,宁死不投降。他被俘后,李琦曾劝他好半,甚至明确表示自己并不需要杨子平为自己效力,只希望他能活下去。杨子平可以改变姓名,过上安稳的生活。

然而,杨子平没有选择这条道路,他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国家尽忠,以身殉国。

客观地,杨子平的能力并没有太吸引李琦的注意。

但是,杨子平是一个有底线的人,一个能守住底线的人。正是因为这两点,李琦一直念念不忘他。

虽然李琦手下的系统士兵和文官对自己忠心耿耿,绝无二心,但是杨子平并非系统兑换而来。他是一个自然人,经历了官场的沉浮,却依然能坚守初心。这使得他显得格外珍贵。

李琦站在高处眺望着眼前的安远城,城墙高耸入云,宛如一条巨龙蜿蜒而校

李琦:“对了,现在杨子平以及当初和他一起宁死不屈的宁州军的庙宇就是修建在安远城的吧。”

部下向他报告,庙宇修建尚未完工。

李琦:“我这个人心急,既然到这那就不走了,没竣工就没竣工了,大军继续行进我带几个人过去看看就校”

李琦心急如焚,既然已经到了这里,他决定亲自前往一探究竟。他毫不犹豫地下令继续前进,只带上几个护卫的骑兵。

李琦跨上战马,骑兵们紧随其后。他们穿过宽阔的大道,一路上风景如画。道路两旁的杨柳轻摆,微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声音。远处的田野一片绿意盎然,农民们正在忙碌地耕作。

终于,他们来到了安远城的城门前。城门上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书“安远”两个大字,龙飞凤舞,气势磅礴。城墙上的砖瓦细腻光滑,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李琦不禁为他们的辛勤付出而感到敬佩。

大军继续前进,眼前的安远城渐渐清晰起来。城墙高耸,石砖垒砌的城墙上残留着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着历史的沧桑。城门两侧有高大的烽火台,火焰舞动,照亮了整个城池。

李琦注视着安远城,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回想起当年攻打宁州的战斗,杨子平的表现令人难以忘怀。那一战,他率领着宁州的勇士们与大夏军(就是以前的太平军)展开激烈搏斗,守卫着家园的尊严。

杨子平身先士卒,激励着士兵们战斗到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