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渡江西行(2 / 2)

加入书签

汉基业,但如今我蜀国在巴蜀休养生息三十年,少有兵戈,财力日渐雄厚,为何却给人一种日暮西山,国将不国的危机感?”

&1t;r

&1t;r

苏宸哂笑了一声,目光从江水上收回,对着孟玄钰解释道:“那能一样吗!

当年汉高祖在鸿门宴之后,被迫退往巴蜀,却养兵数年,不忘操练,利用士兵渴求返回中原的愿望,一鼓作气,暗度陈仓,杀了过去。

但你们孟氏蜀国,却是土生土长的巴蜀政权,与中原隔绝,封闭在那崇山峻岭之中,之所以存国不灭,优哉游哉了数十年,皆是因为蜀道天险的缘故,阻挡了外敌。”

&1t;r

&1t;r

“但孟子言:‘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吴起也云:‘在德不在险’。

因为一旦自恃天险,那就会忘记忧患,没有了斗志。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这句话有道理,倘若忘记忧患的朝廷和民族,也就激不出进取的和锐气。

所以,纵观历史,就鲜有蜀地诸侯逐鹿中原的先例,即便是诸葛亮六出祁山,也是以失败告终,最后西蜀也二世灭亡了。”

&1t;r

&1t;r

苏宸这些话,分析的大有道理,可谓切中要点。

&1t;r

&1t;r

就是天险限制了,也限制了人心。

&1t;r

&1t;r

但所限制的东西,还不止这些,牵扯到朝廷和民众,从上而下的许多事。

&1t;r

&1t;r

思而不学则极端,困守在天险营造的小圈子内,就见识不到天险之外世界的波澜壮阔,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很容易轻敌,也很容易被对手的狠劲吓破胆!

&1t;r

&1t;r

而后蜀的失败,还有一个人关系重大,那就是后蜀国主孟昶的宠臣、山南节度使王昭远。

此人志大才疏,却目中无人,在蜀国朝野很有权势,自比诸葛孔明一般,在宋军侵入后,亲自率军去迎战,盲目自大,三战三败,彻底成全了宋军。

&1t;r

&1t;r

这些问题,历史都有记载,皆是苏宸要面对的问题。

&1t;r

&1t;r

要就蜀国危难,就必须要清君侧,但王昭远不但是宠臣和节度使,在朝廷上还是知枢密院事,负责军权;同时跟太子关系密切。

&1t;r

&1t;r

苏宸要说服孟玄钰,扳倒王昭远,就势必要对付太子,使得这个问题,就更棘手了。

&1t;r

&1t;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