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打工仔的逆袭(下)(3 / 3)

加入书签

厂紧邻大型合资企业“恩斯迈”。

“恩斯迈”是一家大型的合资电子企业,大股东是燕京“刘氏金融投资集团”,第二大股东是t省微兴。

“恩斯迈”在宝县特区里有一万多名女工,是附近著名的“美人厂”。

下班后,李有才就几个工友常聚在一起,偶尔路过“恩斯迈”工厂,便戏称这是“选妃子的好地方”。

那时的李有才真是年少气盛,总以为只要在宝县混出点名堂,未来一定可以改变命运。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不確定,没多久电子厂倒闭了,李有才他们再次失业。

因为频繁换工作,李有才逐渐积累了一些找工经验,也渐渐摸索出一些生存法则。

对比宝县特区和中三,虽说宝县特区工资高、机会多,但生活成本也不低。

李有才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中三。

这几年,李有才经歷了多次失业,也时常陷入迷茫。

眼看著周围的工友因为多次倒闭跳槽,生活愈加不安稳。

李有才开始思考,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

后来,他决定转行去做销售。

虽然这是一条未知的路,但李有才心里明白,想要改变现状,必须要走出舒適区。

转做销售的第一个月,李有才跑了无数客户,业绩一片惨澹。

但李有才並未气馁,每天准时出门,抱著一份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

经歷了无数次碰壁和冷眼后,终於,李有才成功签下了人生第一笔订单。

那一刻,李有才站在客户公司门口,差点喜极而泣。

这笔订单不大,却给了李有才巨大的鼓励。仿佛看见了属於自己的路,心中更添坚定。

渐渐地,李有才的销售业绩越来越好,收入也慢慢稳定下来。

李有才学会了如何和客户建立关係,也逐渐在这个圈子里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转眼间,我已经在中三扎根一年。

二姐李芳早已回到家乡成家,李有才和父亲李胜利也逐渐適应了粤省的生活。

这两年下来,隨著经济积累和人脉拓展,李有才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

眼瞅著工厂老板们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甚至有些曾经的工友也在积累了一些资本后,回乡开起了小厂。

千禧年,李有才也按捺不住,打算试著开一家属於自己的小作坊。

回到遂县后,李有才和几个朋友合伙,租了一个小厂房,开始生產五金配件。

一开始他们的资金不多,只能省吃俭用,一点点摸索前进。

创业初期,工厂的订单並不多,甚至有时连续几天一单都没有。

李有才他们的资金链很快吃紧,面临倒闭边缘。

这段时间,为了工厂,李有才四处奔波,磨破了嘴皮子向老客户爭取订单。

好在多年积累的人脉起了作用,逐渐有老客户愿意照顾他的生意,小工厂才算勉强撑了下来。

就在李有才咬牙坚持的时候,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李有才接触到了“华威手机公司”的大单。

这笔订单几乎是李有才他们厂年营收的总和,拿下后足以让他们翻身。

但“华威”的条件苛刻,要求產品精度极高。

李有才心中一度犹豫,生怕接不下来。

经过再三考虑,他还是决定赌上一把。

李有才亲自带著工人加班加点,一丝不苟地完成了这批订单。

那段时间,为了不出一点差错,李有才几乎天天泡在工厂,甚至打地铺睡在车间。

產品如期交付后,“华威”公司的採购部门十分满意,直接续了下一年订单。

这一次的成功,让李有才真正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也看见了自己努力后的成果。

有了这笔订单的支撑,工厂逐渐扩大,李有才也逐渐组建了自己的管理团队。

年前回乡过年时,村里的长辈们都对李有才刮目相看,甚至开始请他给年轻人分享“成功经验”。

可李有才自己明白,这一路跌跌撞撞,所谓的“成功”不过是无数次失败后的侥倖和坚持。

在南下的这些年里,李有才见过太多离乡背井、在珠三角打拼的年轻人。

他们和李有才一样,曾怀著梦想南下,也曾因为打工生活中的失落与困顿而迷茫。

但有些人最终坚持了下来,有了自己的小家,过上了稳定的生活,而有些人则在无数次挫折中选择了离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