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河西边的老刘家庄人!!!(2 / 3)
熟的店主打招呼,他在这条街上工作了二十多年,连每块地砖的纹路都记得清清楚楚。
南大街的清晨,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老刘家豆腐脑”摊前排队的长龙。
这家“豆腐店”是传承五代的老字号,他们家祖上就是村里做豆腐的。
他们家作出的豆腐就是一绝,用祖传卤水点出的豆腐脑嫩滑如脂,配上秘制酱料,让不少上班族宁愿早起半小时也要来上一碗。
摊主刘元才总是笑呵呵地招呼熟客:“王会计今儿还是双份香菜李老师您要的辣子多加!”
别看这个其貌不扬的豆腐老板,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家伙可是刘氏家族的人,身价不菲,仅仅是他每年在家族企业的分红就足够让一些身价上亿的私企老板们羡慕的眼珠子发红。
虽然是个隐藏的大款,但是刘元才还是坚持着每天跟店里的员工们一起上工出摊,几十年来风雨不误。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他这一辈子就是跟豆腐打交道了。
刘元才的豆腐店门前排起了长队,老街坊们一边等豆腐一边唠着家常。
退休老干部张奶奶挎着竹篮笑道:“刘老板家的豆腐啊,我大孙子在国外留学都惦记这一口。”
刘元才闻言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手上的活计却丝毫不见慢。
转过街角,有三十年历史的茶庄“春茗轩”的胡掌柜正指挥伙计卸下新到的明前龙井。
店门口附近大树底下,几个附近大学退休的老教授们正围着象棋盘杀得正酣,棋盘边紫砂壶里的铁观音飘着袅袅茶香。
胡掌柜擦着汗对这些棋友们说:“昨儿个店里收着批正山小种,老几位晌午来店里尝尝”
“嗯,这茶不错,是得尝尝。”
京西中医药大学的潘为民教授闻言眼前一亮,他是个好茶的人,索性也不下了,他将手里的棋子一丢说了句:“不下了,走走喝茶去,今儿个我请客……”
潘教授对面的农学院马教授手指着他笑骂道:“好你个老潘,眼瞅着你就要落败了,你这是趁机耍赖啊!”
“哈哈哈……”一群老哥们哄笑起来。
春茗轩里,几位老教授正品着新到的正山小种。
潘教授轻啜一口,眯眼回味着茶香:“嗯,这茶汤色橙黄明亮,带着松烟香和桂圆甜,果然是桐木关的精品。”
胡掌柜笑着点头:“潘老您真是行家,这批茶我可是托了老关系才弄到的。”
“老胡你把剩下的都给我包起来,这茶我包圆了。”潘教授笑着道。
“嘿!你个老东西又想吃独食是不是什么就你包圆了,我们几个呐”老马闻言不乐意地道。
“老胡这里什么好茶没有,你们想喝就买点别的呗!”
“瞧瞧,这老家伙说的是人话吗”
“……”
随着日头渐高,南大街开始苏醒。
骑着新式电动自行车的邮递员老赵按着喇叭穿行在人群中,车筐里塞满附近居民订阅的报纸杂志。
他总要在周记绸缎庄门口停一停,把周一鸣订的《商业周刊》亲手递上。
邮递员老赵也是碰上好时候了,因为他再也不用骑着脚踏车送邮件了,他的座骑换成了“刘家庄电动车集团”去年刚刚上市的“燕山”牌电动自行车,不仅速度快还不用油。
老赵也是刘家庄的老人了,当年刘家庄刚有邮政局的时候,他就来到刘家庄上班了,可惜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只是个普通邮递员。
有数字他的人跟他见面打招呼,开玩笑道:“呦,老赵您这是鸟枪换炮,骑上电驴了”
老赵常打趣说:“可不是吗,这电动车可是咱们刘家庄电动车厂自己研发的,国外都没有呢!”说着便拍拍车座,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
邮递员老赵送完最后一站,把电动车停在了“何氏饭庄”九号店门口。
店长秦淑莲亲自迎出来,递上一杯凉茶:“赵叔,天热您歇会儿再走呗!”
老赵抹了把汗笑道:“秦经理您客气了,这一到饭点儿,你们店的饭菜香味飘得整条街都是,我送完这趟恰好回来解解馋。”
“哈哈哈……那好,您想吃什么,我让后厨给您先准备准备”秦淑笑着回应道。
老赵回了句:“还是老三样吧,红烧肉、海米黄瓜、再烫壶太行老酒,我今儿下午休息,可以喝点……”
“得嘞!”秦淑莲笑着点点头,瞧着邮递员老赵骑上“燕山”牌电动车扬长而去。
秦淑萍心说:“嘿!电动车这玩意儿还真是方便。
骑上右手一扭就能走,而且不用油,充电就能跑,速度还不满,要不然下次回秦家庄给给老秦也买一辆”
“刘家庄电动车集团”就是原来的“刘家庄自行车厂”很“京西摩托车集团”合并新成立的集团,现在的集团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