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沉冤昭雪!!!(2 / 4)
,情况不妙啊。
我刚才在单位看到刑侦队的人翻我的档案,还调取了我的考勤记录。”
候方脸色阴沉,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老四,你说那具尸体.会不会是”
“嘘!”候平突然警觉地望向窗外,确认没人偷听后,才凑近道:“现在说这些没用。关键是咱们得统一口径,绝不能自乱阵脚。”
……
这天下午,市局鉴定中心的技术鉴定工作有了重大突破。
经过技术鉴定,从死者骨骼长度和鞋袜的号码,推断出死者身高在1.65米到1.70米之间。
跟尸骨一起埋着的死者的风衣,是8902款式的(风衣带帽子),刘家庄“风尚”制衣衣厂生产的。
这款风衣是“风尚”服饰有限公司于八九年到九三年期间生产的,那几年在燕京地区特别流行。
刘勇马上派人去刘家庄“风尚”服饰有限公司请来当初设计这款风衣的设计师来帮助辨认。
该公司的服装设计师看了现场的风衣后说,这风衣长113厘米,是卡腰束带型的,适合身材偏瘦的女青年穿,而且穿这件风衣的人体重不会超过55公斤,年龄也就20岁左右。
黑色中跟牛皮鞋是北方某厂家生产的,长23.5厘米,也是九十年代初流行的款式。
变色眼镜、发卡都是粤省顺德的产品,这样的小东西,南方货在在燕京卖得挺多的。
就这样,刘勇带领专案组通过刑事科学技术工作,得出了两个比较确定的推断。
从风衣、皮鞋的流行时间来看,死者的被害时间应该在九一年之后的两三年里,也就是说,这案子发生在九一年到九三年。
第二,从死者选的穿戴物品来看,她生前肯定爱打扮,喜欢赶时髦,但经济条件好像不太好,看着像是待业或者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女青年。
这两条推断,给刻画被害人特征、查找死者身源和排查重点人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起棘手的“无名尸骸案“,恰恰为画像专家江欣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
说来也巧,刘勇诚邀请江欣来燕京市局进行技术交流已有两个月光景。
在此期间,江欣凭借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为燕京市局的同行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众人见识到刑事画像技术的独特魅力。
就在江欣即将结束交流、准备返回沪海之际,这桩离奇的“无名尸骸案”突然浮出水面。
面对这个难得的实战机会,江欣主动请缨参与案件侦办,希望通过“以案代训”的方式,将自己多年的经验倾囊相授,为这些求知若渴的“徒弟们“上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在江欣的鼎力相助下,这起一度陷入僵局的案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那双能看透骨骼的眼睛,仿佛为死者赋予了新的生命,让沉默的骸骨开始“诉说”真相。
随后几天案情又有了不少的进展,经过发动群众、公布案情、调查访问,专案组又得到了三条线索。
有邻居发现,候家老大侯方经常带陌生女人到防震棚鬼混。
就连他妻子分娩后的那几天,候方还瞒着妻子,领来个打扮得很妖艳的女人。
当候方听说施工队要拆除防震棚的消息后,情绪特别反常,经常在防震棚周围转悠,心事重重的。
防震棚拆除前的6月28号晚上,候方和老四候平跟邻居们借了手电、铁锹,半夜后在防震棚院里鬼鬼祟祟地挖东西……
真相就要浮出水面了……
这天下午,刘勇决定,重新组织力量再次对侯家老大候方、老四候平进行讯问。
候氏兄弟可能是对二次询问做好了充分准备,讯问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三点。
审讯人员把政策、法律、前途、出路都跟侯氏兄弟讲了个遍,这俩兄弟还是无动于衷。
候方只是哼唧了一句:“主动不主动都一样。”
讯问侯平也挺难的,不管预审人员怎么跟他讲政策,他就一句话:“该说的我都说了,别的啥我也不知道。”
看着老四候平在那儿扯谎,讯问人员就试探着问了一句:“6月28号午夜你干啥了”
这一问,就跟五雷轰顶似的,把候平吓得是脸色煞白。
候平身体直哆嗦,还强装镇定,有气无力地说:“没……没干啥!”
到了这一步,事情就很明显了。
这侯家兄弟有杀人的重大嫌疑。
刘勇很专案组研究决定:“上收审侯方、侯平。”
随后,刘勇赶紧把各组负责人召集起来,研究分析二侯的具体情况。
间接证据表明,老大候方极有可能是主犯。
但候方杀人的直接证据太少了,而且他作案手段残忍,后果特别严重,他肯定做了充分的反侦查准备。
要是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