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危机中崛起!!!(2 / 4)

加入书签

的路径。

几天后,刘爱华冷静的分析和勤奋的思考终于迎来了灵感的眷顾:金融危机造成了物价低、贷款利息低,而且部分企业倒闭停产使得劳动力充足。

这几个条件为企业发展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若能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奋起反击,不仅能平稳地度过金融危机,还会使企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各项条件思考成熟后,刘爱华把危机中寻求发展的思路概括出几句话:“大干九八年,产值翻一翻”、“大干九八年,一年等于前十年!”、“危机中有良机,现在的经济危机是我们发展的良机”。

从此,这三句响亮的口号响彻“爱华集团”各个角落,响彻每个人的心里,一扫人们心头的阴霾。

此时的“爱华集团”,水杨酸年产量为2000吨,炼铁高炉一个,年产生铁9万吨。

刘爱华的反危机战略是:利用物价低、劳动力充足的良机,再建两条水杨酸生产线和一座高炉,使水杨酸产能达到4000吨,炼铁产能达到18万吨,使“产值翻一番”。

另外,为消化高炉焦炉煤气及焦化厂的煤矸石,再建设一座3000千瓦热电厂,建成后年可节约电费近千万元。

发电产生的蒸汽还可以供化工厂生产使用,充分发挥化工、冶金互补的优势。

除了这三个大项目外,还有二号焦炉、二氧化碳分厂、污水处理厂、招待所、加油站、综合门市部等其它配套工程,总共十个项目。

十个项目在一年内开工,这是一场全面搏击的大会战,一场与危机做生死相争的鏖战。

三个口号凸显出“爱华”人必胜的信心。

一时间,“爱华集团”处处沸腾起来。

两条水杨酸生产线、二号炼铁高炉、热电厂三个项目总投资需3500万元。

对于起步不久且遭受金融危机打击的“爱华集团”来说,算得上一笔“巨资”了。

这时的刘爱华不想再去家族寻求帮助,他这人脾气有点倔,觉得创业时从家族拿钱就够丢份了,现在碰上困难了,就不想跑家里要钱。

纠结了半天,刘爱华最终选择了自力更生。

但是,金融危机下想要筹措3800万可谓是困难重重。

刘爱华集中所了有可利用的资金后,仍缺口1800余万元。

4月的一天,“爱华集团”召开了“抓住机遇,大干九八年,使我集团收入翻一番”的动员大会。

会上,年轻的董事长刘爱华做了精彩的动员讲话:

“爱华的家人们,我们集团公司要开展一次大的经济战役。

集团公司自93年开始建厂以来,全体员工艰苦奋斗,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勇攀高峰,一年一个新台阶。

经过短短五年多的努力,去年我们集团就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通过挖潜,今年将突破2亿元。

在此基础上,大干九八年,上几个项目使销售收入翻一番是大有可能的。

市场如战场,十年干成的事,我们要在一年内办成。

因此,我们说这是一次大的经济战役。”

“根据我们集团的情况,这次战役拟上以下几个项目:

化工方面,建两个水杨酸分厂,医药二厂已于“五一”投产;

医药三厂现已开工建设,预计98年12月底竣工。

此项目投资1500万元,年增水杨酸产量3500吨,年增销售收入5000万元。

充分利用冶金、化工互补优势,新建3000千瓦发电厂一座,预计98年11月底竣工。

此项目投资1300万元,包括现有1000千瓦发电机组,年可发电3360万千瓦,按用电价计算年收入1500万元。

充分利用铁厂原有设备余量,新建一座150立方高炉,预计98年12月底竣工。

此项目投资1000万元,增加生铁产量7.5万吨,增加销售收入9000万元。

三项合计,总投资3800万元,增加收入1.4亿元,通过内部挖潜销售收入可达2.5个亿,到明年年底,我集团收入将突破3亿元大关。”

然后,在这次全体员工动员大会上董事长刘爱华给所有人解释了为什么要展开这次“战役”的原因。

刘爱华觉得“危机,危机,有危险必有机遇,这时的“爱华集团”有着天赐的良机。

目前,在夏国经济领域中出现两大特殊因素:一是国内因素,即企业改开,造成不少企业暂时的困难,新的生机没有出现;

二是国外因素,即东南亚经济危机对我们经济的波及,使产品出口艰难,产品过剩问题。

其表现有二:一是产品积压,价格下跌,部分生产资料的价格降到十年来的最低价;

二是众多企业停产、倒闭,使不少企业工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